京津冀协同发展呈现三大新趋势 环渤海大湾区将成为中国未来的重要战略引擎

  • 来源 产业经济在线
  • 作者
  • 日期 2018-12-20 21:22
     2018年12月20日,在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三地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大力支持下,由北京国际城市发展研究院、北京国际城市文化交流基金会联合主办,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京津冀协同发展研究基地承办,首都科学决策研究会、领导决策信息杂志社、基于大数据的城市科学研究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协办的“国际城市论坛京津冀协同发展2018年会”在北京举行。年会主题为“建设以首都为核心的京津冀世界级城市群”,来自京津冀三地有关部门负责人、专家学者和研究人员近100人参加了本届年会。

     本届年会上,北京国际城市发展研究院院长、京津冀协同发展研究基地首席专家连玉明就“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新走向与环渤海大湾区的新构想”专题做了主题演讲。他在分析改革开放40年中国经济发展模式的三次重大变革及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决策走向的基础上,提出京津冀协同发展呈现三大新趋势,环渤海大湾区将成为中国未来的重要战略引擎。

     趋势一:从建设以首都为核心的世界级城市群到以北京、天津为中心引领京津冀城市群发展,带动环渤海地区协同发展,京津冀协同发展将在更高站位、更深层次、更大范围上不断深化

     连院长指出,2018年1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建立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的意见》,意味着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战略意义、协同层级和空间范围都将得到进一步强化和提升。

     所谓更高站位,就是要把京津冀作为环渤海地区的中心区域,强化其辐射带动作用,将环渤海地区打造成为我国经济增长和转型升级的新引擎,在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分工,形成我国参与国际经济合作竞争的新优势。所谓更深层次,就是指京津冀协同发展要以推动环渤海地区一体化为目标,着力破除地区之间利益藩篱和政策壁垒,推动建立区域战略统筹机制、市场一体化发展机制、区域合作机制、区域互助机制、区际利益补偿机制、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机制、区域政策调控机制和区域发展保障机制,探索建立以中心城市引领城市群发展、城市群带动区域发展新模式。所谓更大范围,就是要进一步明确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空间范围和战略意义不仅仅在于京津冀三地,更要在我国西部、东北、中部、东部四大板块的空间体系中推动和深化京津冀协同发展。

     趋势二:京津同城化将成为更加有效地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进而建立环渤海协同发展新机制的重大战略支点

     连院长指出,以北京、天津为中心不能理解为北京、天津双中心。要从两个层面准确把握以北京、天津为中心的含义。首先,北京和天津是中国北方的两个超级大都市,在探索以中心城市引领城市群发展、城市群带动区域发展新模式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从深层次看,以北京、天津为中心更加强调京津联动,加快实现京津同城化发展。对于京津同城化,连院长提出,同城化是区域经济一体化和城市群建设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是区域城市间经济和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趋势。推动京津同城化,关键是要实现京津基础设施一体化、产业发展一体化、市场一体化、公共服务一体化、资源配置一体化等,共同发挥高端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成为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建立环渤海协同发展新机制的重大战略支点。

     趋势三:环渤海大湾区将成为中国未来的重要战略引擎

     连院长认为,当前,湾区经济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区域经济发展的新模式。环渤海地区既有北京、天津,也有唐山、秦皇岛、营口、大连、烟台、东营、威海等沿海城市,还有沈阳、济南和青岛等北方经济中心,区域内人才基础雄厚、交通便利、工业基础扎实,具备发展湾区经济的基础和条件。在我国着力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背景下,环渤海大湾区建设将成为推动环渤海地区发展乃至中国未来的重要战略引擎。以湾区建设打破行政区划制约,带动河北周边、辽宁南部、山东北部,继而辐射东北、华北地区,逐步形成统筹国内国际、协调国内东中西和南北方的区域发展新格局。

     同时,连院长也强调,推动环渤海大湾区建设,要借鉴美国、日本等国家湾区建设的经验,学习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模式的基础上,结合京津冀和环渤海地区实际,找准突破口。一是以发挥首都优势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为突破口,配置全球创新资源;二是以构建高效便捷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为突破口,推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三是以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营商环境为突破口,促进资源要素高效便捷流动;四是以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合作为突破口,培育国际合作新优势;五是以改善民生为突破口,增加优质公共服务和生产生活产品供给。
 

【版权提示】产业经济在线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 排行榜
  • 推荐
  • 热门

Copyright © 2002-2017 CHJZX. 产业经济在线 版权所有

京ICP备19040004号-1

京津冀协同发展呈现三大新趋势 环渤海大湾区将成为中国未来的重要战略引擎

产业经济在线2018-12-20 21:22

     2018年12月20日,在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三地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大力支持下,由北京国际城市发展研究院、北京国际城市文化交流基金会联合主办,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京津冀协同发展研究基地承办,首都科学决策研究会、领导决策信息杂志社、基于大数据的城市科学研究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协办的“国际城市论坛京津冀协同发展2018年会”在北京举行。年会主题为“建设以首都为核心的京津冀世界级城市群”,来自京津冀三地有关部门负责人、专家学者和研究人员近100人参加了本届年会。

     本届年会上,北京国际城市发展研究院院长、京津冀协同发展研究基地首席专家连玉明就“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新走向与环渤海大湾区的新构想”专题做了主题演讲。他在分析改革开放40年中国经济发展模式的三次重大变革及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决策走向的基础上,提出京津冀协同发展呈现三大新趋势,环渤海大湾区将成为中国未来的重要战略引擎。

     趋势一:从建设以首都为核心的世界级城市群到以北京、天津为中心引领京津冀城市群发展,带动环渤海地区协同发展,京津冀协同发展将在更高站位、更深层次、更大范围上不断深化

     连院长指出,2018年1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建立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的意见》,意味着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战略意义、协同层级和空间范围都将得到进一步强化和提升。

     所谓更高站位,就是要把京津冀作为环渤海地区的中心区域,强化其辐射带动作用,将环渤海地区打造成为我国经济增长和转型升级的新引擎,在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分工,形成我国参与国际经济合作竞争的新优势。所谓更深层次,就是指京津冀协同发展要以推动环渤海地区一体化为目标,着力破除地区之间利益藩篱和政策壁垒,推动建立区域战略统筹机制、市场一体化发展机制、区域合作机制、区域互助机制、区际利益补偿机制、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机制、区域政策调控机制和区域发展保障机制,探索建立以中心城市引领城市群发展、城市群带动区域发展新模式。所谓更大范围,就是要进一步明确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空间范围和战略意义不仅仅在于京津冀三地,更要在我国西部、东北、中部、东部四大板块的空间体系中推动和深化京津冀协同发展。

     趋势二:京津同城化将成为更加有效地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进而建立环渤海协同发展新机制的重大战略支点

     连院长指出,以北京、天津为中心不能理解为北京、天津双中心。要从两个层面准确把握以北京、天津为中心的含义。首先,北京和天津是中国北方的两个超级大都市,在探索以中心城市引领城市群发展、城市群带动区域发展新模式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从深层次看,以北京、天津为中心更加强调京津联动,加快实现京津同城化发展。对于京津同城化,连院长提出,同城化是区域经济一体化和城市群建设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是区域城市间经济和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趋势。推动京津同城化,关键是要实现京津基础设施一体化、产业发展一体化、市场一体化、公共服务一体化、资源配置一体化等,共同发挥高端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成为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建立环渤海协同发展新机制的重大战略支点。

     趋势三:环渤海大湾区将成为中国未来的重要战略引擎

     连院长认为,当前,湾区经济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区域经济发展的新模式。环渤海地区既有北京、天津,也有唐山、秦皇岛、营口、大连、烟台、东营、威海等沿海城市,还有沈阳、济南和青岛等北方经济中心,区域内人才基础雄厚、交通便利、工业基础扎实,具备发展湾区经济的基础和条件。在我国着力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背景下,环渤海大湾区建设将成为推动环渤海地区发展乃至中国未来的重要战略引擎。以湾区建设打破行政区划制约,带动河北周边、辽宁南部、山东北部,继而辐射东北、华北地区,逐步形成统筹国内国际、协调国内东中西和南北方的区域发展新格局。

     同时,连院长也强调,推动环渤海大湾区建设,要借鉴美国、日本等国家湾区建设的经验,学习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模式的基础上,结合京津冀和环渤海地区实际,找准突破口。一是以发挥首都优势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为突破口,配置全球创新资源;二是以构建高效便捷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为突破口,推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三是以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营商环境为突破口,促进资源要素高效便捷流动;四是以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合作为突破口,培育国际合作新优势;五是以改善民生为突破口,增加优质公共服务和生产生活产品供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