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MF:聚焦“俄乌冲突和地缘政治动荡冲击下的能源价格”

  • 来源 产业经济在线
  • 作者
  • 日期 2022-06-18 11:45

6月15日,由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经济学院、中诚信国际信用评级有限责任公司联合主办的CMF宏观经济热点问题研讨会(第50期)于线上举行。

本期论坛由中国人民大学一级教授、经济研究所联席所长、中国宏观经济论坛(CMF)联席主席杨瑞龙主持,聚焦“俄乌冲突和地缘政治动荡冲击下的能源价格”,来自学界、企业界的知名经济学家及行业专家毛振华、周大地、林伯强、邹骥、王震、陈占明联合解析。

中国人民大学应用经济学院副院长、教授陈占明代表论坛发布CMF中国宏观经济专题报告。

报告围绕以下三个方面展开:

一、全球地缘政治博弈与能源价格;

二、俄乌冲突背景下能源价格波动对各国的影响;

三、如何应对地缘政治动荡带来的能源价格波动。

报告回顾了全球地缘政治博弈和能源价格波动历史、地缘冲突背景下能源价格波动对各国的影响,以及如何应对地缘政治带来的能源价格波动。

从国内的角度来看,应该如何应对地缘政治冲突带来的能源价格波动?报告指出,首先应该正确认识能源战略储备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尽快形成政府储备、企业社会责任储备和生产经营库存三位一体的储备模式,提高能源战略储备能力,在重视储备的同时也需要认识到储备的局限性。其次,促进油气和非化石能源的增产,提高能源的投资力度,提高能源自给能力。再次,稳健推进传统能源转型,着力统筹好能源转型关系,坚持以减碳不减生产力,不降低电力供应保障能力为导向,稳步有序推进“双碳”目标实现。最后,加快推进新能源发展,进一步提高多元能源的比例。

报告提到,在对外政策方面,应当加强周边能源合作,积极参与国际治理。应当秉承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在相互尊重、平等互利、合作共赢、坦诚相待原则的前提下,打造不同层次和不同领域的全球能源战略合作联盟,深化“一带一路”能源往来,广泛加强能源领域各方面的合作,建设跨国输油输气管道和全球能源互联网,同周边国家和地区在能源领域构建起长期稳定、相互依存、互惠互利的良好合作关系。要加快能源结算形式多元化,包括但不限于人民币计价模式的探索等。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研究所联席所长、教授、中国宏观经济论坛(CMF)联席主席,中诚信集团董事长毛振华指出短期看俄乌冲突对能源价格的影响还是存在的,但是从中长期看,石油价格目前处于相对高点,未来还会趋于下行。当前全球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局势变化给我国带来的挑战也给了我们进行压力测试的机会。而在这一大的背景下,我们要更加关注未来的能源安全问题。除了保障我国海上能源运输的安全和拓展陆路管道运输,还需要对未来能源格局和政治格局进行分析。要把握好与俄罗斯的合作关系,并且对未来可能存在的被迫与西方脱钩的危险提高警惕。

具体而言,应对能源价格上涨,保障我国能源安全可以从以下五方面着手:第一,调整国内能源消费结构,减少对传统化石能源的依赖;第二,调整国内能源生产结构,做到从多线考量;第三,进一步研究改进能源储备机制;第四,对能源进口战略进行认真的研究和适当的调整;第五,厉行节约,石油天然气等战略物资还需要做到节约和合理利用。

中国海油集团能源经济研究院院长王震指出,欧盟对于俄罗斯采取的第六轮制裁以及未来可能采取的制裁,会使得俄罗斯未来两年的经济受到重大影响,俄罗斯石油在危机结束后快速重返欧盟市场的可能性大幅降低,国际原油市场面临重构。此外,在油气的价格方面,王震判断在2023年左右,考虑到疫情后经济复苏,国际交通恢复,地缘政治减缓,油价肯定会下跌的。但即便下跌还会处在比较高的水平,平均油价在90美元左右;到2024年会进一步下降,但仍然会在80美元以上的水平。在天然气方面,2025年新增天然气基础设施上马之前,天然气市场的供应会比较紧张,之后供需状况会有所缓解,这也会影响到天然气价格的走势。

对于能源安全问题,要持续推进油气增速上产,提升整个能源安全的保障能力。与此同时要加快绿色低碳转型,统筹能源转型和能源安全。第三点,要建设全国统一的大市场。从长远来讲要发挥市场作用,以激发市场活力。并且要推动业务模式商业模式的创新,推进科技创新。最后,要加强能源对外的合作,包括海外油气方面的投资。

【版权提示】产业经济在线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 排行榜
  • 推荐
  • 热门

Copyright © 2002-2017 CHJZX. 产业经济在线 版权所有

京ICP备19040004号-1

CMF:聚焦“俄乌冲突和地缘政治动荡冲击下的能源价格”

产业经济在线2022-06-18 11:45

6月15日,由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经济学院、中诚信国际信用评级有限责任公司联合主办的CMF宏观经济热点问题研讨会(第50期)于线上举行。

本期论坛由中国人民大学一级教授、经济研究所联席所长、中国宏观经济论坛(CMF)联席主席杨瑞龙主持,聚焦“俄乌冲突和地缘政治动荡冲击下的能源价格”,来自学界、企业界的知名经济学家及行业专家毛振华、周大地、林伯强、邹骥、王震、陈占明联合解析。

中国人民大学应用经济学院副院长、教授陈占明代表论坛发布CMF中国宏观经济专题报告。

报告围绕以下三个方面展开:

一、全球地缘政治博弈与能源价格;

二、俄乌冲突背景下能源价格波动对各国的影响;

三、如何应对地缘政治动荡带来的能源价格波动。

报告回顾了全球地缘政治博弈和能源价格波动历史、地缘冲突背景下能源价格波动对各国的影响,以及如何应对地缘政治带来的能源价格波动。

从国内的角度来看,应该如何应对地缘政治冲突带来的能源价格波动?报告指出,首先应该正确认识能源战略储备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尽快形成政府储备、企业社会责任储备和生产经营库存三位一体的储备模式,提高能源战略储备能力,在重视储备的同时也需要认识到储备的局限性。其次,促进油气和非化石能源的增产,提高能源的投资力度,提高能源自给能力。再次,稳健推进传统能源转型,着力统筹好能源转型关系,坚持以减碳不减生产力,不降低电力供应保障能力为导向,稳步有序推进“双碳”目标实现。最后,加快推进新能源发展,进一步提高多元能源的比例。

报告提到,在对外政策方面,应当加强周边能源合作,积极参与国际治理。应当秉承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在相互尊重、平等互利、合作共赢、坦诚相待原则的前提下,打造不同层次和不同领域的全球能源战略合作联盟,深化“一带一路”能源往来,广泛加强能源领域各方面的合作,建设跨国输油输气管道和全球能源互联网,同周边国家和地区在能源领域构建起长期稳定、相互依存、互惠互利的良好合作关系。要加快能源结算形式多元化,包括但不限于人民币计价模式的探索等。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研究所联席所长、教授、中国宏观经济论坛(CMF)联席主席,中诚信集团董事长毛振华指出短期看俄乌冲突对能源价格的影响还是存在的,但是从中长期看,石油价格目前处于相对高点,未来还会趋于下行。当前全球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局势变化给我国带来的挑战也给了我们进行压力测试的机会。而在这一大的背景下,我们要更加关注未来的能源安全问题。除了保障我国海上能源运输的安全和拓展陆路管道运输,还需要对未来能源格局和政治格局进行分析。要把握好与俄罗斯的合作关系,并且对未来可能存在的被迫与西方脱钩的危险提高警惕。

具体而言,应对能源价格上涨,保障我国能源安全可以从以下五方面着手:第一,调整国内能源消费结构,减少对传统化石能源的依赖;第二,调整国内能源生产结构,做到从多线考量;第三,进一步研究改进能源储备机制;第四,对能源进口战略进行认真的研究和适当的调整;第五,厉行节约,石油天然气等战略物资还需要做到节约和合理利用。

中国海油集团能源经济研究院院长王震指出,欧盟对于俄罗斯采取的第六轮制裁以及未来可能采取的制裁,会使得俄罗斯未来两年的经济受到重大影响,俄罗斯石油在危机结束后快速重返欧盟市场的可能性大幅降低,国际原油市场面临重构。此外,在油气的价格方面,王震判断在2023年左右,考虑到疫情后经济复苏,国际交通恢复,地缘政治减缓,油价肯定会下跌的。但即便下跌还会处在比较高的水平,平均油价在90美元左右;到2024年会进一步下降,但仍然会在80美元以上的水平。在天然气方面,2025年新增天然气基础设施上马之前,天然气市场的供应会比较紧张,之后供需状况会有所缓解,这也会影响到天然气价格的走势。

对于能源安全问题,要持续推进油气增速上产,提升整个能源安全的保障能力。与此同时要加快绿色低碳转型,统筹能源转型和能源安全。第三点,要建设全国统一的大市场。从长远来讲要发挥市场作用,以激发市场活力。并且要推动业务模式商业模式的创新,推进科技创新。最后,要加强能源对外的合作,包括海外油气方面的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