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鄄城县:致富路上“粉条”飘香

  • 来源 消费时报网
  • 作者
  • 日期 2020-01-09 19:55

寒冬腊月,走进鄄城县董口镇鱼骨村旧址,在距离黄河不足20余米的地方,记者见到几个村民正在田间地头来往忙碌着,他们正趁着晴好天气晾晒粉条。挂在竹竿上晶莹剔透的粉条“帘子”煞是好看,在阳光的照耀下,散发着阵阵清香,构成了一道独特的乡村风景线。

正在忙碌的负责人冯再国告诉记者,这些粉条是用红薯纯手工制作而成的,久煮不烂,清香可口,营养价值非常高。因为种植红薯的基地紧靠黄河边,所以他给粉条起了一个很接地气的名字——“黄河滩”牌粉条。

红薯“巧”变身

“头几年我只种红薯,卖起来麻烦还不赚钱,一斤也就几毛钱,贮存不当还容易坏掉。”冯再国说。

2017年,冯再国种植的80多亩红薯遇到了“滞销”。眼看着辛辛苦苦种植的红薯卖不出去,冯再国很是着急。

“我去河南卖红薯的时候,看到有做红薯粉条的,我想家里贮存的那么多红薯要是也能做成粉条就好了。”冯再国说。

红薯做成粉条不仅销量好,而且价格也翻了好几倍,冯再国当即在河南寻找了一位做粉条的师傅请到家中,让他帮忙加工粉条。

“红薯粉条制作过程很麻烦,要先将红薯打粉,再通过传统的工艺‘漏粉条’,漏出来后还要经过煮、洗、冻、晒等几十道工序才能制作完成。”冯再国说。

很快,冯再国家中堆积如山的红薯,变成了飘着“薯”香味的粉条。红薯变粉条,冯再国的麻烦也随之发生了变化。

“俏包装”的粉条销路好

“粉条是做出来了,可是怎么去卖啊?咱这可都是货真价实的纯红薯粉条,直接拉到集市上去卖,价格肯定上不去啊。”冯再国说。

正当冯再国为如何销售犯愁的时候,鄄城县公安局宣传科科长杨兆福给他出了一个好主意。杨兆福在鱼骨村对口帮扶了5家贫困户,其中有一户在冯再国那里帮忙加工粉条,在走访贫困户的过程中,杨兆福得知了冯再国遇到的麻烦。

“杨科长很热心,当时就来找我了,他建议我把粉条分成三个包装等级,一个用礼品盒装,一个用编制袋装,一个散装,客户可以根据不同的需求选择购买。”冯再国说。

虽然包装不同,但粉条都是一样的,包装高档些,价格自然就会高一点。想到了解决的办法,杨兆福又帮着冯再国设计包装,联系客户。没多久,粉条便全部销售一空,其中好多客户把来年的订单都提前预定了。尝到甜头的冯再国,第二年在村里流转了200多亩土地全部种上了红薯。

“春种红薯秋打粉,寒冬腊月下粉条。”这句谚语恰好正是冯再国做粉条的过程写照。因为全靠手工,不用机械,只有天寒地冻的时候才能做粉条,从红薯下来,到加工只有年前一个多月最适合做。

“一个月的时间把红薯做成粉条,年前就能全部销售完。”冯再国告诉记者。

致富路上一起行

眼看着2020年的春节就要来临了,冯再国的粉条加工点又忙活了起来。不久前,鱼骨村的村民全部搬迁到了新建的黄河社区,摆脱了临河而居的日子。但是杨兆福在走访贫困户的时候,仍旧会跨越黄河大堤,行驶过浮桥,到鱼骨村旧址冯再国加工粉条的地方看一看。杨兆福不仅是公安局的工作人员,同时也是一名市人大代表,有着双重身份的他,扶贫路上更加尽职尽责。

冯再国每年加工粉条的时候需要20多名工人,种红薯的时候更是要80多人,每次招工他总是优先录用村里的贫困户,助力贫困户早日脱贫,也正是杨兆福当初帮助他的初心。

“我这里一天能挣60块钱,还不累。前段时间,俺家搬到新楼上了,我都60岁了不仅能挣钱,还住上了楼。”鱼骨村村民吕桂云一边晾晒着粉条一边告诉记者。吕桂云曾经是村里的贫困户,现在已经成功脱贫。

正当记者采访结束的时候,来自河南的韩改荣带着同村人到冯再国这里买粉条。她告诉记者,自从买过这里的粉条,每逢春节前夕她都会来买一些。

“这个粉条好吃,快过年了,我想着早点过来,别到时候买不上。”韩改荣笑着说。

【版权提示】产业经济在线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 排行榜
  • 推荐
  • 热门

Copyright © 2002-2017 CHJZX. 产业经济在线 版权所有

京ICP备19040004号-1

山东省鄄城县:致富路上“粉条”飘香

消费时报网2020-01-09 19:55

寒冬腊月,走进鄄城县董口镇鱼骨村旧址,在距离黄河不足20余米的地方,记者见到几个村民正在田间地头来往忙碌着,他们正趁着晴好天气晾晒粉条。挂在竹竿上晶莹剔透的粉条“帘子”煞是好看,在阳光的照耀下,散发着阵阵清香,构成了一道独特的乡村风景线。

正在忙碌的负责人冯再国告诉记者,这些粉条是用红薯纯手工制作而成的,久煮不烂,清香可口,营养价值非常高。因为种植红薯的基地紧靠黄河边,所以他给粉条起了一个很接地气的名字——“黄河滩”牌粉条。

红薯“巧”变身

“头几年我只种红薯,卖起来麻烦还不赚钱,一斤也就几毛钱,贮存不当还容易坏掉。”冯再国说。

2017年,冯再国种植的80多亩红薯遇到了“滞销”。眼看着辛辛苦苦种植的红薯卖不出去,冯再国很是着急。

“我去河南卖红薯的时候,看到有做红薯粉条的,我想家里贮存的那么多红薯要是也能做成粉条就好了。”冯再国说。

红薯做成粉条不仅销量好,而且价格也翻了好几倍,冯再国当即在河南寻找了一位做粉条的师傅请到家中,让他帮忙加工粉条。

“红薯粉条制作过程很麻烦,要先将红薯打粉,再通过传统的工艺‘漏粉条’,漏出来后还要经过煮、洗、冻、晒等几十道工序才能制作完成。”冯再国说。

很快,冯再国家中堆积如山的红薯,变成了飘着“薯”香味的粉条。红薯变粉条,冯再国的麻烦也随之发生了变化。

“俏包装”的粉条销路好

“粉条是做出来了,可是怎么去卖啊?咱这可都是货真价实的纯红薯粉条,直接拉到集市上去卖,价格肯定上不去啊。”冯再国说。

正当冯再国为如何销售犯愁的时候,鄄城县公安局宣传科科长杨兆福给他出了一个好主意。杨兆福在鱼骨村对口帮扶了5家贫困户,其中有一户在冯再国那里帮忙加工粉条,在走访贫困户的过程中,杨兆福得知了冯再国遇到的麻烦。

“杨科长很热心,当时就来找我了,他建议我把粉条分成三个包装等级,一个用礼品盒装,一个用编制袋装,一个散装,客户可以根据不同的需求选择购买。”冯再国说。

虽然包装不同,但粉条都是一样的,包装高档些,价格自然就会高一点。想到了解决的办法,杨兆福又帮着冯再国设计包装,联系客户。没多久,粉条便全部销售一空,其中好多客户把来年的订单都提前预定了。尝到甜头的冯再国,第二年在村里流转了200多亩土地全部种上了红薯。

“春种红薯秋打粉,寒冬腊月下粉条。”这句谚语恰好正是冯再国做粉条的过程写照。因为全靠手工,不用机械,只有天寒地冻的时候才能做粉条,从红薯下来,到加工只有年前一个多月最适合做。

“一个月的时间把红薯做成粉条,年前就能全部销售完。”冯再国告诉记者。

致富路上一起行

眼看着2020年的春节就要来临了,冯再国的粉条加工点又忙活了起来。不久前,鱼骨村的村民全部搬迁到了新建的黄河社区,摆脱了临河而居的日子。但是杨兆福在走访贫困户的时候,仍旧会跨越黄河大堤,行驶过浮桥,到鱼骨村旧址冯再国加工粉条的地方看一看。杨兆福不仅是公安局的工作人员,同时也是一名市人大代表,有着双重身份的他,扶贫路上更加尽职尽责。

冯再国每年加工粉条的时候需要20多名工人,种红薯的时候更是要80多人,每次招工他总是优先录用村里的贫困户,助力贫困户早日脱贫,也正是杨兆福当初帮助他的初心。

“我这里一天能挣60块钱,还不累。前段时间,俺家搬到新楼上了,我都60岁了不仅能挣钱,还住上了楼。”鱼骨村村民吕桂云一边晾晒着粉条一边告诉记者。吕桂云曾经是村里的贫困户,现在已经成功脱贫。

正当记者采访结束的时候,来自河南的韩改荣带着同村人到冯再国这里买粉条。她告诉记者,自从买过这里的粉条,每逢春节前夕她都会来买一些。

“这个粉条好吃,快过年了,我想着早点过来,别到时候买不上。”韩改荣笑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