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合作与投资经验 为一带一路增绿

  • 来源 今日头条
  • 作者
  • 日期 2019-10-30 09:44
     为落实今年“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提出的更高要求和目标,2019年10月29日,以“绿色合作·创新共赢”为主题的“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平台第四届论坛在北京举办。论坛由 “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平台主办,自然资源保护协会、乐施会(香港)北京办事处、创绿研究院、通标标准技术服务有限公司、绿色创新发展中心和中国新能源海外发展联盟联合承办,并得到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的大力支持。来自中国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相关政府部门、国内外智库、公益组织、金融机构和企业代表参会。参会代表就国内外绿色合作经验交流、带路绿色投资实践等展开深入讨论,并就在应对气候变化、推动可再生能源投资、提升可持续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共建低碳城市、保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加强合作等议题进行了专题讨论。
 
     国家发展改革委一带一路建设促进中心李俊元副主任以“以绿色发展为引领,促进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为主题做开场致辞,他表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对外开放的重大战略举措。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基本原则是“共商、共建、共享”,核心理念是“开放、绿色、廉洁”,根本目标是“高标准、惠民生、可持续”,终极使命任务是通过构建全球互联互通伙伴关系,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中方愿与包括国际组织在内的各方共同努力推动绿色“一带一路”建设,促进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走深走实、行稳致远。在总结我国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历程经验和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所面临挑战的基础上,中科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副院长王毅指出,中国实现排放峰值需要目标、路径、技术、资金、政策协调、精细管理等方面的综合解决方案;在建设绿色“一带一路”领域,尽管我们尚不具备综合能力,但可为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绿色转型经验借鉴,提升中国在全球绿色治理中影响力,以此来撬动其他领域的全球影响力。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副院长俞子荣在主旨发言中探讨了“绿色”和“发展”的关系,表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工作要尊重发展中国家的发展阶段和规划,因地制宜地制定国际合作的环境标准,以发展作为推动一国从节能减排、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根本动力。作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参与者、贡献者和引领者,中国可在国际绿色发展合作中做出更大贡献,在维护发展中国家的绿色发展权益、共享自身的绿色发展经验、在国际合作中更主动地对接绿色发展规划、加大绿色援助力度等方面发挥领导力。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主任马骏指出,带路沿线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过程中产生了诸多环境问题,这些问题的防控和解决需要大量绿色资金支持。据估算,气候危机可能的资产损失达40万亿,如大部分发达国家在2050年达到净零排放,带路沿线将成为全球排放的主力,保证其绿色发展将是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一个强有力保证。此外,带路绿色投资也是防范中国参与主体金融风险的必要,同时也将为中国企业和金融机构带来更多的商业机遇。
 
     在上午主论坛的两个圆桌讨论中,来自马来亚大学、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联合国开发计划署、英国国际发展部、欧洲复兴开发银行、英国碳信托、海因里希﹒伯尔基金会(德国)北京代表处、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菲律宾清洁能源投资促进会、亚洲开发银行、乐施会和北京大学的代表就带路绿色发展和国际合作中的经验和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合作重点和措施进行了分享和讨论。
 
     下午环节由三个平行分论坛组成,分别为“一带一路”可再生能源发展、可持续基础设施和低碳城市、带路绿色化与生物多样性保护。可再生能源发展分论坛由来自政府智库、金融机构、可再生能源企业的代表从政策支持与规划、绿色金融、企业面临的挑战三个方面进行了讨论,以期助力中国企业积极扩大在海外可再生能源市场中的开发与合作。在可持续基础设施和低碳城市的分论坛,来自国际机构、商业银行、行业协会、企业和社会组织的代表就可持续基础设施标准与推广、金融机构对可持续基础设施和低碳城市建设的支持、建立低碳城市的具体实践等进行了探讨和交流。围绕带路生物多样性保护实践,带路绿色化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分论坛由来自联合国环境署、中国科学院、世界自然基金会等代表通过介绍“人与生物圈计划”(MAB)理论、供应链管理等方法和工具,从机遇与挑战、交通设施投资影响等方面讨论了带路建设过程中如何充分调动公众参与、采用科技手段等解决项目建设对生物多样性带来的负面影响,综合平衡经济利益与生态保护。
 
     “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平台核心组专家、自然资源保护协会高级顾问杨富强表示:在“一带一路”合作过程中,中国可将生态环境治理、能源清洁高效利用和应对气候变化的经验与教训、标准和技术,以及一些创新性政策和工具与带路沿线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交流,并基于东道国实际情况探讨解决方案。同时,中国也可考虑制定“一带一路”绿色投资原则和指南,依据不同国家发展潜力及其可持续发展目标,对海外投资政策进行国别和行业层面的细化,有效地进行负责任的投资。

 

【版权提示】产业经济在线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 排行榜
  • 推荐
  • 热门

Copyright © 2002-2017 CHJZX. 产业经济在线 版权所有

京ICP备19040004号-1

分享合作与投资经验 为一带一路增绿

今日头条2019-10-30 09:44

     为落实今年“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提出的更高要求和目标,2019年10月29日,以“绿色合作·创新共赢”为主题的“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平台第四届论坛在北京举办。论坛由 “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平台主办,自然资源保护协会、乐施会(香港)北京办事处、创绿研究院、通标标准技术服务有限公司、绿色创新发展中心和中国新能源海外发展联盟联合承办,并得到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的大力支持。来自中国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相关政府部门、国内外智库、公益组织、金融机构和企业代表参会。参会代表就国内外绿色合作经验交流、带路绿色投资实践等展开深入讨论,并就在应对气候变化、推动可再生能源投资、提升可持续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共建低碳城市、保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加强合作等议题进行了专题讨论。
 
     国家发展改革委一带一路建设促进中心李俊元副主任以“以绿色发展为引领,促进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为主题做开场致辞,他表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对外开放的重大战略举措。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基本原则是“共商、共建、共享”,核心理念是“开放、绿色、廉洁”,根本目标是“高标准、惠民生、可持续”,终极使命任务是通过构建全球互联互通伙伴关系,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中方愿与包括国际组织在内的各方共同努力推动绿色“一带一路”建设,促进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走深走实、行稳致远。在总结我国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历程经验和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所面临挑战的基础上,中科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副院长王毅指出,中国实现排放峰值需要目标、路径、技术、资金、政策协调、精细管理等方面的综合解决方案;在建设绿色“一带一路”领域,尽管我们尚不具备综合能力,但可为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绿色转型经验借鉴,提升中国在全球绿色治理中影响力,以此来撬动其他领域的全球影响力。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副院长俞子荣在主旨发言中探讨了“绿色”和“发展”的关系,表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工作要尊重发展中国家的发展阶段和规划,因地制宜地制定国际合作的环境标准,以发展作为推动一国从节能减排、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根本动力。作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参与者、贡献者和引领者,中国可在国际绿色发展合作中做出更大贡献,在维护发展中国家的绿色发展权益、共享自身的绿色发展经验、在国际合作中更主动地对接绿色发展规划、加大绿色援助力度等方面发挥领导力。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主任马骏指出,带路沿线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过程中产生了诸多环境问题,这些问题的防控和解决需要大量绿色资金支持。据估算,气候危机可能的资产损失达40万亿,如大部分发达国家在2050年达到净零排放,带路沿线将成为全球排放的主力,保证其绿色发展将是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一个强有力保证。此外,带路绿色投资也是防范中国参与主体金融风险的必要,同时也将为中国企业和金融机构带来更多的商业机遇。
 
     在上午主论坛的两个圆桌讨论中,来自马来亚大学、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联合国开发计划署、英国国际发展部、欧洲复兴开发银行、英国碳信托、海因里希﹒伯尔基金会(德国)北京代表处、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菲律宾清洁能源投资促进会、亚洲开发银行、乐施会和北京大学的代表就带路绿色发展和国际合作中的经验和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合作重点和措施进行了分享和讨论。
 
     下午环节由三个平行分论坛组成,分别为“一带一路”可再生能源发展、可持续基础设施和低碳城市、带路绿色化与生物多样性保护。可再生能源发展分论坛由来自政府智库、金融机构、可再生能源企业的代表从政策支持与规划、绿色金融、企业面临的挑战三个方面进行了讨论,以期助力中国企业积极扩大在海外可再生能源市场中的开发与合作。在可持续基础设施和低碳城市的分论坛,来自国际机构、商业银行、行业协会、企业和社会组织的代表就可持续基础设施标准与推广、金融机构对可持续基础设施和低碳城市建设的支持、建立低碳城市的具体实践等进行了探讨和交流。围绕带路生物多样性保护实践,带路绿色化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分论坛由来自联合国环境署、中国科学院、世界自然基金会等代表通过介绍“人与生物圈计划”(MAB)理论、供应链管理等方法和工具,从机遇与挑战、交通设施投资影响等方面讨论了带路建设过程中如何充分调动公众参与、采用科技手段等解决项目建设对生物多样性带来的负面影响,综合平衡经济利益与生态保护。
 
     “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平台核心组专家、自然资源保护协会高级顾问杨富强表示:在“一带一路”合作过程中,中国可将生态环境治理、能源清洁高效利用和应对气候变化的经验与教训、标准和技术,以及一些创新性政策和工具与带路沿线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交流,并基于东道国实际情况探讨解决方案。同时,中国也可考虑制定“一带一路”绿色投资原则和指南,依据不同国家发展潜力及其可持续发展目标,对海外投资政策进行国别和行业层面的细化,有效地进行负责任的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