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MF:粮食安全向食物安全的转变,建设更高质量、更可持续、更安全的国家安全食物保障体系

  • 来源 产业经济在线
  • 作者
  • 日期 2022-04-29 16:20

4月27日,由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和中诚信国际信用评级有限责任公司联合主办的中国宏观经济论坛(CMF)宏观经济热点问题研讨会(第45期)在线上举办,本次会议聚焦“从粮食安全到食物安全:战略考量与政策逻辑”。

清华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副院长,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经济研究部部长叶兴庆、中国农业风险管理研究会会长,农业农村部农村经济体制与经营管理司原司长张红宇、农业农村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主任金文成等专家出席研讨,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教授,国家粮食安全战略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程国强发表主报告。

报告指出,在新发展阶段保障国家的粮食安全要保障好食物安全,不仅要守好“米袋子”,牢牢地把中国人的饭碗端在自己的手中,同时还要拎稳“菜篮子”、抓牢“油瓶子”。这意味着今后几十年,必须要推动从粮食安全向食物安全的转变,建设更高质量、更可持续、更安全的国家安全食物保障体系。

报告从三个方面对粮食安全问题进行阐述:

一、对当前中国食物消费的基本规律的认识和把握。中国食物的消费从改革开放初期到现在,随着经济发展、收入增长,总体结构变化是符合班尼特法则所揭示的食物结构变化的规律。

二、从现在开始到今后全面建设现代化国家的目标实现之际,对整个粮食安全战略有一些很重要的调整,从食物安全的角度,要确保包括粮食在内的主要食物产品的有效供给。

三、下一步保障粮食安全的政策逻辑和基本思路。

所谓班尼特法则,指随着收入增加,人们对米面等淀粉类主食消费会逐步减少,但是对营养丰富的肉类、蔬菜、水果的消费会大幅增长。我国从改革开放初期到现在,随着经济发展和收入增长,整个消费结构的变化符合这个定律。

如何从粮食安全到食物安全的战略考量,报告提到,要践行大食物观,一是坚持粮食安全方针形成的“三位一体”保障机制。首先有国内粮食综合生产体系,它是以确保口粮绝对安全为核心的。二是有粮食储备调控体系,这是应对突发事件、维护市场稳定为重点。三是还有全球农产品供应链做支撑,以统筹利用国际粮食市场资源为目标。

“我国储备体系越来越完善,不仅有中央储备还有地方储备,还有应急储备。我国这套体系能够从容应对这些年来的重大事件和突发事件的挑战。”程国强说。

报告指出,新发展阶段从粮食安全到食物安全的战略考量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这是我们党和国家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具体实践。要求保障粮食安全不仅要从根本上解决好吃饭这个最大的民生问题,而且还要根据人民群众食物结构变化的新需要,满足不断增长的对吃得好、吃得营养、健康、多样的需要。

第二,这也是我国应对世界变局加速演化的复杂局势和各种风险挑战,保持平稳健康的经济环境和国泰民安的社会环境的基础支撑。粮食安全本身是国家安全的核心基础,所以在新发展阶段,应把握住粮食这个最核心的初级产品的主动权,同时根据新形势、新需要对包括肉蛋奶这些初级产品的供给也要从保供稳价、保障有效供给、价格基本稳定的角度来维持整个稳定的环境。

第三,这也是优化配置农业资源,统筹利用国土资源,保障食物有效供给的战略需求。立足我国人多地少这一基本国情,要适应食物结构升级消费多样的新需求,保障食物有效供给就不能停留在过去传统的耕地资源,而是应该面向整个国土资源,充分发挥区域比较优势,来构建高质、高效、可持续的现代农业生产体系。

“这要求整个新发展阶段既要坚持粮食安全的底线,还要实现粮食安全的目标,增强包括粮食在内的整个食物安全综合保障能力和水平。”程国强认为。

报告认为,从粮食安全到食物安全的深化拓展,有五个方面内涵的深化。

一是保障目标,长期以来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就是指吃得饱,实际上要从吃得饱向吃饱吃好,同时营养健康多样来拓展。

二是保障范围,过去长期是米袋子,保障粮食供给为主,现在守好米袋子的同时要保障菜篮子,即肉蛋奶蔬菜水果水产品和植物油。

三是保障资源,从现在的耕地资源向整个国土资源拓展,从过去长期所关注的农作物畜禽资源今后向现代生物资源拓展,向整个国土资源要食物,从植物、动物、微生物要热量要蛋白资源。

四是保障方式,过去是注重粮食生产,今后要向加强产购储促加销一体化为基础的食物产业链供应链的建设,增强食物安全综合保障能力的拓展。

五是保障路径,坚持立足国内保重点的同时,要统筹建立安全可控多元的国际能源供应链。

报告指出,在新的发展阶段,如果要践行大食物观,粮食安全是底线,食物安全是目标,需要有三大观念的突破和转化。

一要梳理大资源观,一定要从传统的农业耕地资源看问题,面向整个国土资源,全方位、多途径的开发食物资源。

二要有大农业观。整个农业供给体系应该要实现“粮经饲”的统筹。在此基础上,推动“种养加”一体,农林牧渔结合,这才是真正保障食物安全高质高效可持续的农业供给体系结构。

三要树立大市场观,也就是说现在的粮食安全保障,除了落实责任,调动两个积极性,强化科技自身和现代农业自身之外,怎样实现农业的高质量发展,实现食物供给体系的可持续,同时又满足,适应消费的、老百姓满意和丰富的需求,必须要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同时更好的发挥政府的作用。

“要增强食物产业链、供应链的韧性,从食物链、供应链的角度提出食物安全的保供稳定和水平。”程国强补充说,要从战略上拓展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能力,要畅通国内国际农业食品循环,提高农业食品国际供应链的安全性和可控性。

第一个拓展是当务之急要实现从耕地资源向国土资源拓展,整个农业体系,按照粮经饲统筹,种养加一体,宜粮则粮、宜经则经、宜牧则牧、宜渔则渔、宜林则林。形成同市场需求相适应,同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相匹配的这样一个现代农业生产结构和区域布局,这样能够提供多样化的、丰富的食物的供给来源。

第二个拓展是从传统的农作物和传统畜禽资源向更加丰富的生物资源的拓展。要通过发展生物科技、生物产业,向微生物要热量、要蛋白、要资源。

要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新发展阶段,从大农业观、大市场观、大资源观的角度来推动改革,形成全方位、多途径开发食物资源,多种多样的食物形成,这样才能实现各类食物的供求平衡,满足在新的发展阶段,随着经济发展和收入增长,所带来的食物消费结构升级的新需求。

报告提到保障食物安全的政策重点有四个维度:

第一,构建一个保障体系,是以保障粮食安全为底线,确保食物有效供给为重点的国家食物安全综合保障体系。

第二,需要一个高质高效协同可持续农业资源配置机制,必须充分体现大资源观、大农业观和大市场观。

第三,必须要认识到农业科技创新永远是中国农业保障食物安全的根本出路。

第四,必须要确保全球供应链的占据主动,从综合保障体系角度,强基固本,要进一步加强和完善我国食物安全的综合保障体系。

同时,要进一步强化和完善粮食储备调控体系。在新发展阶段必须坚持高水平的对外开放,要立足战略主动,安全可控,促进整个农产品贸易体系向全球供应链转型升级。

一是建立健全全球的农业贸易投资与市场监测体系,把全球这一套农产品信息体系建起来,这样就能促进我国对贸易风险或者全球风险的防控关口能够前移到供应链上端。

二是加快培育全球性的农业食品企业,使这些企业能够深度融入到全球农业生产加工、物流、营销以及贸易,参与全球的产业链、价值链与供应链的建设。

三是深度参与全球农业与粮食安全治理,充分发挥“一带一路”拓展农业国际合作,促进投资贸易建设的平台作用。

【版权提示】产业经济在线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 排行榜
  • 推荐
  • 热门

Copyright © 2002-2017 CHJZX. 产业经济在线 版权所有

京ICP备19040004号-1

CMF:粮食安全向食物安全的转变,建设更高质量、更可持续、更安全的国家安全食物保障体系

产业经济在线2022-04-29 16:20

4月27日,由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和中诚信国际信用评级有限责任公司联合主办的中国宏观经济论坛(CMF)宏观经济热点问题研讨会(第45期)在线上举办,本次会议聚焦“从粮食安全到食物安全:战略考量与政策逻辑”。

清华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副院长,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经济研究部部长叶兴庆、中国农业风险管理研究会会长,农业农村部农村经济体制与经营管理司原司长张红宇、农业农村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主任金文成等专家出席研讨,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教授,国家粮食安全战略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程国强发表主报告。

报告指出,在新发展阶段保障国家的粮食安全要保障好食物安全,不仅要守好“米袋子”,牢牢地把中国人的饭碗端在自己的手中,同时还要拎稳“菜篮子”、抓牢“油瓶子”。这意味着今后几十年,必须要推动从粮食安全向食物安全的转变,建设更高质量、更可持续、更安全的国家安全食物保障体系。

报告从三个方面对粮食安全问题进行阐述:

一、对当前中国食物消费的基本规律的认识和把握。中国食物的消费从改革开放初期到现在,随着经济发展、收入增长,总体结构变化是符合班尼特法则所揭示的食物结构变化的规律。

二、从现在开始到今后全面建设现代化国家的目标实现之际,对整个粮食安全战略有一些很重要的调整,从食物安全的角度,要确保包括粮食在内的主要食物产品的有效供给。

三、下一步保障粮食安全的政策逻辑和基本思路。

所谓班尼特法则,指随着收入增加,人们对米面等淀粉类主食消费会逐步减少,但是对营养丰富的肉类、蔬菜、水果的消费会大幅增长。我国从改革开放初期到现在,随着经济发展和收入增长,整个消费结构的变化符合这个定律。

如何从粮食安全到食物安全的战略考量,报告提到,要践行大食物观,一是坚持粮食安全方针形成的“三位一体”保障机制。首先有国内粮食综合生产体系,它是以确保口粮绝对安全为核心的。二是有粮食储备调控体系,这是应对突发事件、维护市场稳定为重点。三是还有全球农产品供应链做支撑,以统筹利用国际粮食市场资源为目标。

“我国储备体系越来越完善,不仅有中央储备还有地方储备,还有应急储备。我国这套体系能够从容应对这些年来的重大事件和突发事件的挑战。”程国强说。

报告指出,新发展阶段从粮食安全到食物安全的战略考量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这是我们党和国家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具体实践。要求保障粮食安全不仅要从根本上解决好吃饭这个最大的民生问题,而且还要根据人民群众食物结构变化的新需要,满足不断增长的对吃得好、吃得营养、健康、多样的需要。

第二,这也是我国应对世界变局加速演化的复杂局势和各种风险挑战,保持平稳健康的经济环境和国泰民安的社会环境的基础支撑。粮食安全本身是国家安全的核心基础,所以在新发展阶段,应把握住粮食这个最核心的初级产品的主动权,同时根据新形势、新需要对包括肉蛋奶这些初级产品的供给也要从保供稳价、保障有效供给、价格基本稳定的角度来维持整个稳定的环境。

第三,这也是优化配置农业资源,统筹利用国土资源,保障食物有效供给的战略需求。立足我国人多地少这一基本国情,要适应食物结构升级消费多样的新需求,保障食物有效供给就不能停留在过去传统的耕地资源,而是应该面向整个国土资源,充分发挥区域比较优势,来构建高质、高效、可持续的现代农业生产体系。

“这要求整个新发展阶段既要坚持粮食安全的底线,还要实现粮食安全的目标,增强包括粮食在内的整个食物安全综合保障能力和水平。”程国强认为。

报告认为,从粮食安全到食物安全的深化拓展,有五个方面内涵的深化。

一是保障目标,长期以来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就是指吃得饱,实际上要从吃得饱向吃饱吃好,同时营养健康多样来拓展。

二是保障范围,过去长期是米袋子,保障粮食供给为主,现在守好米袋子的同时要保障菜篮子,即肉蛋奶蔬菜水果水产品和植物油。

三是保障资源,从现在的耕地资源向整个国土资源拓展,从过去长期所关注的农作物畜禽资源今后向现代生物资源拓展,向整个国土资源要食物,从植物、动物、微生物要热量要蛋白资源。

四是保障方式,过去是注重粮食生产,今后要向加强产购储促加销一体化为基础的食物产业链供应链的建设,增强食物安全综合保障能力的拓展。

五是保障路径,坚持立足国内保重点的同时,要统筹建立安全可控多元的国际能源供应链。

报告指出,在新的发展阶段,如果要践行大食物观,粮食安全是底线,食物安全是目标,需要有三大观念的突破和转化。

一要梳理大资源观,一定要从传统的农业耕地资源看问题,面向整个国土资源,全方位、多途径的开发食物资源。

二要有大农业观。整个农业供给体系应该要实现“粮经饲”的统筹。在此基础上,推动“种养加”一体,农林牧渔结合,这才是真正保障食物安全高质高效可持续的农业供给体系结构。

三要树立大市场观,也就是说现在的粮食安全保障,除了落实责任,调动两个积极性,强化科技自身和现代农业自身之外,怎样实现农业的高质量发展,实现食物供给体系的可持续,同时又满足,适应消费的、老百姓满意和丰富的需求,必须要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同时更好的发挥政府的作用。

“要增强食物产业链、供应链的韧性,从食物链、供应链的角度提出食物安全的保供稳定和水平。”程国强补充说,要从战略上拓展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能力,要畅通国内国际农业食品循环,提高农业食品国际供应链的安全性和可控性。

第一个拓展是当务之急要实现从耕地资源向国土资源拓展,整个农业体系,按照粮经饲统筹,种养加一体,宜粮则粮、宜经则经、宜牧则牧、宜渔则渔、宜林则林。形成同市场需求相适应,同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相匹配的这样一个现代农业生产结构和区域布局,这样能够提供多样化的、丰富的食物的供给来源。

第二个拓展是从传统的农作物和传统畜禽资源向更加丰富的生物资源的拓展。要通过发展生物科技、生物产业,向微生物要热量、要蛋白、要资源。

要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新发展阶段,从大农业观、大市场观、大资源观的角度来推动改革,形成全方位、多途径开发食物资源,多种多样的食物形成,这样才能实现各类食物的供求平衡,满足在新的发展阶段,随着经济发展和收入增长,所带来的食物消费结构升级的新需求。

报告提到保障食物安全的政策重点有四个维度:

第一,构建一个保障体系,是以保障粮食安全为底线,确保食物有效供给为重点的国家食物安全综合保障体系。

第二,需要一个高质高效协同可持续农业资源配置机制,必须充分体现大资源观、大农业观和大市场观。

第三,必须要认识到农业科技创新永远是中国农业保障食物安全的根本出路。

第四,必须要确保全球供应链的占据主动,从综合保障体系角度,强基固本,要进一步加强和完善我国食物安全的综合保障体系。

同时,要进一步强化和完善粮食储备调控体系。在新发展阶段必须坚持高水平的对外开放,要立足战略主动,安全可控,促进整个农产品贸易体系向全球供应链转型升级。

一是建立健全全球的农业贸易投资与市场监测体系,把全球这一套农产品信息体系建起来,这样就能促进我国对贸易风险或者全球风险的防控关口能够前移到供应链上端。

二是加快培育全球性的农业食品企业,使这些企业能够深度融入到全球农业生产加工、物流、营销以及贸易,参与全球的产业链、价值链与供应链的建设。

三是深度参与全球农业与粮食安全治理,充分发挥“一带一路”拓展农业国际合作,促进投资贸易建设的平台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