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有企业改革论坛(第6期):《国有经济、基本经济制度与社会宏观调控》报告发布会成功举办

  • 来源 腾讯网
  • 作者 管理员
  • 日期 2022-12-21 19:02

2022年12月14日下午,由中国人民大学国有经济研究院、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联合主办的《国有经济、基本经济制度与社会宏观调控》报告发布会以线上会议形式举办,并进行了同步直播。

本期论坛由中国人民大学国有经济研究院副院长、经济学院教授杨继东主持,来自清华大学、武汉大学、西南财经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和中国人民大学的7名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围绕报告内容进行了深入讨论。

论坛第一单元由中国人民大学国有经济研究院研究员、经济学院赵峰教授,发布题为《国有经济、基本经济制度与社会宏观调控》的报告。

国有经济作为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生产社会化的社会经济形式,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占据着主导地位,是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发挥经济协调作用的重要载体,对社会宏观调控起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巩固和发展国有经济本身就是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内在要求,后者充分把握了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有制之间的固有矛盾,是适应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水平的生产关系本质及其特征系统的制度体现,有利于推动实现社会主义社会经济发展“合规律”与“合目的”的统一,为坚持和发挥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提供了基础性的制度保障。在基本经济制度下,国有经济对社会的宏观调控表现为:通过推动社会技术创新、稳定宏观经济、统筹社会经济发展问题和有效利用生产剩余充分发挥了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并引导了非公有制经济共同发展;通过实行按劳分配、上缴国有资产收益和承担社会责任为实现共同富裕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和充足的现实力量;通过提供商品和服务、推动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和实现高质量发展等为党发挥领导经济社会发展核心作用和政府进行经济协调提供了重要依托,推动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发展和完善。

本报告主要内容包括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介绍国有经济作为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生产社会化的重要经济形式,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发挥的作用,包括对于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协调作用和对于宏观经济的调控功能;第二部分介绍国有经济发挥作用的制度背景,以及该制度背景如何保障中国经济长期稳定增长。第三部分介绍了生产社会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国有经济在宏观调控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中扮演的角色。

第二单元,各位专家学者围绕报告内容,发表自己的真知灼见。

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原理部副主任、研究员杨静,对报告给予了肯定,认为报告具有理论前沿性和突破性,研究框架简洁、明确,结构安排合理,总体上实现了理论和实践的统一。她根据相关论述,结合报告相关内容,提出了三点想法。一是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出发,结合有关国有企业理论问题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对国有经济、基本经济制度和社会宏观调控三者的辩证关系有待进一步论述。二是对国有经济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的使命有待进行深入阐述。三是从制度和体制层面,需要加强对于国有经济高质量发展,推进国有企业现代化建设,以及国有企业始终作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等内容的研究。

西南财经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教授韩文龙,认为报告具有系统性、理论型、深度性、创新性和政策性五个方面的特点。他认为国有企业是维护和巩固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体现社会主义性质和优越性的重要制度安排,是政府实施宏观调控政策、保证国民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的手段,是弥补社会失灵和市场本身缺陷的重要的手段。明晰经济的宏观调控与社会的宏观调控的区别;补充国有经济在关系国计民生重要行业部门的影响力和控制力的论述;理顺社会主义制度与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关系;阐述生产社会化规律是对于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必然要求的逻辑等四个方面,有待进一步探讨。

清华大学社会科学院经济学研究所长聘副教授李帮喜,认为报告为当前国有经济研究提供了非常好的理论和学理基础。基于《关于新时代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意见》和党的二十大报告,他认为:第一,在改革口径上,二十大报告提出将深化国资国企改革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个主题连接在一起;第二,在改革活力上,将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作为激发国有企业活力的重要基础;第三,在改革途径上,加快国有经济布局优化与结构调整;第四,在改革目标上,将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作为衡量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的标准;第五,在改革理论上,实现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的统一平衡;第六,在改革短板上,弘扬企业家精神;第七,在改革阶段上,国有企业发展目标已从培育世界一流企业阶段转入加快建设阶段。

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冯志轩,认为报告是近年来关于国有经济、公有制,以及宏观调控三者关系较为全面的研究。他围绕生产社会化和剩余利用两个问题,提出以下三个观点。首先,发展国有经济与加强政府调控的一个原因是解决市场失灵的问题,而市场失灵本质上是因为生产社会化下,生产网络的整体性和生产资料局部的私有制之间的矛盾。在解决这个问题上,国有经济体现出自己的优越性,既服务于整体的资本有机构成的降低,实现利润率重塑,又通过自己生产率的优势实现整个社会积累的顺畅。其次,国有经济通过完善的体系,留住生产过程产生的剩余,并用于再投资。因此,国有经济如果规模更大,生产效率更高,生产社会化水平更高,将在竞争的过程中实现优势地位,从而避免不平等交换。最后,需要建立相应的再分配机制,一方面通过剩余转移让上游的国有企业为下游的私营企业提供更好的积累环境,另一方面也维持国有企业在再生产过程中的主导地位。

中国人民大学全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研究员,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马慎萧,基于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的关系,认为学界关于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的做强、做优、做大的探讨存在争议,争议的关键问题在于国有资本所具有的资本的一般属性。国有企业和国有资本的关系,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是国有资本做强、做优、做大的实践基础;另一方面,国有资本本身的做强、做优、做大也是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的宏观反映。所以,二者既在功能上相互补充,又在实践中相辅相成。在辩证地认识国有企业与国有资本的关系的基础上,我们才能更好实现从管企业向管资本的转变,拓展对于国有经济不断做强、做优、做大的探索。

中国人民大学国有经济研究院副院长、经济学院教授杨继东,认为国有企业的改革和发展是一个重大的理论问题,也是重大的现实问题,好的研究需要多角度、跨学科协同发力。他提出不同学科在进行国有经济研究时需要考虑以下五个一致性问题。一是要思考世界范围内对于国有经济发展的研究的一致性;二是要思考理论和现实的一致性;三是要思考国有企业内部的一致性;四是要思考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发展的一致性;五是要思考动态的,或者是改革的一致性。

论坛最后,与会专家学者围绕报告内容进行了深入交流和探讨。会议圆满结束。

【版权提示】产业经济在线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 排行榜
  • 推荐
  • 热门

Copyright © 2002-2017 CHJZX. 产业经济在线 版权所有

京ICP备19040004号-1

中国国有企业改革论坛(第6期):《国有经济、基本经济制度与社会宏观调控》报告发布会成功举办

腾讯网2022-12-21 19:02

2022年12月14日下午,由中国人民大学国有经济研究院、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联合主办的《国有经济、基本经济制度与社会宏观调控》报告发布会以线上会议形式举办,并进行了同步直播。

本期论坛由中国人民大学国有经济研究院副院长、经济学院教授杨继东主持,来自清华大学、武汉大学、西南财经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和中国人民大学的7名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围绕报告内容进行了深入讨论。

论坛第一单元由中国人民大学国有经济研究院研究员、经济学院赵峰教授,发布题为《国有经济、基本经济制度与社会宏观调控》的报告。

国有经济作为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生产社会化的社会经济形式,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占据着主导地位,是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发挥经济协调作用的重要载体,对社会宏观调控起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巩固和发展国有经济本身就是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内在要求,后者充分把握了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有制之间的固有矛盾,是适应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水平的生产关系本质及其特征系统的制度体现,有利于推动实现社会主义社会经济发展“合规律”与“合目的”的统一,为坚持和发挥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提供了基础性的制度保障。在基本经济制度下,国有经济对社会的宏观调控表现为:通过推动社会技术创新、稳定宏观经济、统筹社会经济发展问题和有效利用生产剩余充分发挥了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并引导了非公有制经济共同发展;通过实行按劳分配、上缴国有资产收益和承担社会责任为实现共同富裕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和充足的现实力量;通过提供商品和服务、推动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和实现高质量发展等为党发挥领导经济社会发展核心作用和政府进行经济协调提供了重要依托,推动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发展和完善。

本报告主要内容包括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介绍国有经济作为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生产社会化的重要经济形式,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发挥的作用,包括对于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协调作用和对于宏观经济的调控功能;第二部分介绍国有经济发挥作用的制度背景,以及该制度背景如何保障中国经济长期稳定增长。第三部分介绍了生产社会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国有经济在宏观调控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中扮演的角色。

第二单元,各位专家学者围绕报告内容,发表自己的真知灼见。

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原理部副主任、研究员杨静,对报告给予了肯定,认为报告具有理论前沿性和突破性,研究框架简洁、明确,结构安排合理,总体上实现了理论和实践的统一。她根据相关论述,结合报告相关内容,提出了三点想法。一是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出发,结合有关国有企业理论问题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对国有经济、基本经济制度和社会宏观调控三者的辩证关系有待进一步论述。二是对国有经济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的使命有待进行深入阐述。三是从制度和体制层面,需要加强对于国有经济高质量发展,推进国有企业现代化建设,以及国有企业始终作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等内容的研究。

西南财经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教授韩文龙,认为报告具有系统性、理论型、深度性、创新性和政策性五个方面的特点。他认为国有企业是维护和巩固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体现社会主义性质和优越性的重要制度安排,是政府实施宏观调控政策、保证国民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的手段,是弥补社会失灵和市场本身缺陷的重要的手段。明晰经济的宏观调控与社会的宏观调控的区别;补充国有经济在关系国计民生重要行业部门的影响力和控制力的论述;理顺社会主义制度与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关系;阐述生产社会化规律是对于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必然要求的逻辑等四个方面,有待进一步探讨。

清华大学社会科学院经济学研究所长聘副教授李帮喜,认为报告为当前国有经济研究提供了非常好的理论和学理基础。基于《关于新时代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意见》和党的二十大报告,他认为:第一,在改革口径上,二十大报告提出将深化国资国企改革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个主题连接在一起;第二,在改革活力上,将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作为激发国有企业活力的重要基础;第三,在改革途径上,加快国有经济布局优化与结构调整;第四,在改革目标上,将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作为衡量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的标准;第五,在改革理论上,实现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的统一平衡;第六,在改革短板上,弘扬企业家精神;第七,在改革阶段上,国有企业发展目标已从培育世界一流企业阶段转入加快建设阶段。

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冯志轩,认为报告是近年来关于国有经济、公有制,以及宏观调控三者关系较为全面的研究。他围绕生产社会化和剩余利用两个问题,提出以下三个观点。首先,发展国有经济与加强政府调控的一个原因是解决市场失灵的问题,而市场失灵本质上是因为生产社会化下,生产网络的整体性和生产资料局部的私有制之间的矛盾。在解决这个问题上,国有经济体现出自己的优越性,既服务于整体的资本有机构成的降低,实现利润率重塑,又通过自己生产率的优势实现整个社会积累的顺畅。其次,国有经济通过完善的体系,留住生产过程产生的剩余,并用于再投资。因此,国有经济如果规模更大,生产效率更高,生产社会化水平更高,将在竞争的过程中实现优势地位,从而避免不平等交换。最后,需要建立相应的再分配机制,一方面通过剩余转移让上游的国有企业为下游的私营企业提供更好的积累环境,另一方面也维持国有企业在再生产过程中的主导地位。

中国人民大学全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研究员,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马慎萧,基于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的关系,认为学界关于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的做强、做优、做大的探讨存在争议,争议的关键问题在于国有资本所具有的资本的一般属性。国有企业和国有资本的关系,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是国有资本做强、做优、做大的实践基础;另一方面,国有资本本身的做强、做优、做大也是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的宏观反映。所以,二者既在功能上相互补充,又在实践中相辅相成。在辩证地认识国有企业与国有资本的关系的基础上,我们才能更好实现从管企业向管资本的转变,拓展对于国有经济不断做强、做优、做大的探索。

中国人民大学国有经济研究院副院长、经济学院教授杨继东,认为国有企业的改革和发展是一个重大的理论问题,也是重大的现实问题,好的研究需要多角度、跨学科协同发力。他提出不同学科在进行国有经济研究时需要考虑以下五个一致性问题。一是要思考世界范围内对于国有经济发展的研究的一致性;二是要思考理论和现实的一致性;三是要思考国有企业内部的一致性;四是要思考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发展的一致性;五是要思考动态的,或者是改革的一致性。

论坛最后,与会专家学者围绕报告内容进行了深入交流和探讨。会议圆满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