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仁传:在书画生涯中寻找自我

  • 来源 产业经济在线
  • 作者
  • 日期 2018-02-02 07:49
      茶亦醉人何必酒,书能香我不须花。晋有“二王风流”,唐有“颠张醉素”,明清有八大山人、王铎等因其苦闷、清孤进而影响到创作,反成行草大家。历史上可为称道的书画家,都以其独特的艺术方式,置于时代背景来表达内我,彰显自身。如此这些,是否说明了成为书法名家此为必经之道?那些潜心研读古帖,笔耕不辍、对书法拳拳诚意的儒雅之人就此被世人遗忘?
(书画家张仁传在访谈现场展示作品)
      2017年9月26日下午,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培训中心教授,北京都信书画院副院长、教授,北京博艺雅苑签约书画家,广州饰唐楼签约书画家,张仁传大师作客中慈长寿工程管理集团,向大家分享自己山重水复苦难坎坷却又柳暗花明的传奇追梦之路。谈话地点的大屏幕上放着仁传先生的代表作品前,他坐在屏幕前边的椅子上,两代人在这里展开了一场对话,他们谈到了成名之路,谈到了怎么在争议中坚持自我,谈到了怎么在很年轻时克服重重困难到赚到的财富,谈到了怎么面对自己的成功……“单向”的谈话变成了一种跨代的互动,主持人开始不紧张了,黄老也越来越失去了年龄的羁绊,以自己鲜活的个性去碰撞另外一个有求知欲的生命。张老谈性大增,原计划的采访时间一再延续,谈到最后,在场的众人一起来欣赏大师的作品,那些作品虽有章法,但充盈其中的是那种不变的“自在”。
 
       张仁传先生1958年生于安徽省定远县,1983-1988年入黄山书画院,师从李百忍、周彬诸先生,后拜师林散之先生。1986年入中国书法家协会,1997年入中央美院王洪大工作室博士班研修,书艺大进,形成自家工拙并蓄、放而能收的书风。作品多次在国内外大展和比赛中获奖,并被人民大会堂、全国政协、钓鱼台国宾馆等多家美术馆和博物馆收藏。主要著作:《张仁传书法作品集》、《张仁传书画作品集》、《张仁传书法选集》、《张仁传书法论文集》、《书法教程》、《文字学概论》、《张仁传诗词选集》等。

      少年负壮气,奋烈自有时。自幼就对书法有浓厚兴趣的仁传先生,早期醉心颜柳,苦心专研,后来他又属意八大、石涛及傅山,这对他书风的形成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傅山言,作字先作人,人奇字自古。他在黄山书画院学习时,住过学校旁边的公园,95年为学书画辞去教师职业到北京中央美院学习,又遇重重困难。家境的清苦,学书画之路的困厄,时刻淬炼着他的筋骨,磨练着他的心志。有志者事竟成,只要想,困苦就不是阻碍。仁传先生凭着对书画的热爱,不畏艰苦,潜心参悟恩师教诲,通读体悟中国传统文化,苦钻勤练书画作品,不断提高的内在涵养借着画笔彰显一般。观其书法作品,坚苍简古,清通高旷,既有入世的沉稳,又有出世的宕逸,线条疏朗,笔意流畅,面目清雅,淡泊宁静中饱含山林气息,清新孤绝中尽得闲情逸致。如此个人涵养和书画技艺的不断积淀,那仁传先生所取得的成就便是水到渠成。
(书画家张仁传向新丝路健康产业峰会秘书长王居顺赠墨宝一副)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仁传先生谦逊的讲:我取得的成就,来源于社会,而又属于社会。书画事业除了是我本身的兴趣追求以外,更是一种社会使命。他认为自己有责任用国家博大精深的书画文化来回馈社会,让更多的人可以了解到书画文化,透过书画读到中华博大精深的千年文化,从而体现文化对于民族团结的不可低估的强大凝聚力。因为此,辞去工作专心研究书画时,面对家人的反对,仁传先生选择坚持自己的梦想,用行动去告诉家人自己没有蛮干,自己的一举一动都是有价值的,从而使家人放心,并不断的用成绩回馈国家。

      访谈期间,年过半百的仁传先生神采奕奕,谈到自己热爱的书画事业更是滔滔不绝,他坐在台上,“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仁传先生的一举一言与他书画作品中传达出的大胸襟不谋而合。从仁传先生身上我们看到艺术的魅力以外,更主要的是学会如何待人、如何接物、如何处事,学会了传道、授业、解惑皆应无欲无求的为人之道。
 (书画家张仁川接受对话栏目采访)
      看到仁传先生的眼中,里面的折射出来的每一个物件都是有生命和新意的,或者在常年的积淀中营造出什么。面对大师丰富的精神世界,通过我们的采访,更是借由他和一位80后生人的跨界对话,带给了我们暖融融的感觉,相信彼此的内心都因为有了新的发现而感到畅快。堪破,放下,才可以自在,仁传先生已经到了一种自在的境界,他无欲无求只为多为社会做一些事的追求,足以给我们带来一生的影响和鞭策。访谈结束,我们这次对话并没有结束,仁传先生将一直用自己的行动,去演绎这场对话,实现自己的人生追求。(文/王居顺)
 

【版权提示】产业经济在线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 排行榜
  • 推荐
  • 热门

Copyright © 2002-2017 CHJZX. 产业经济在线 版权所有

京ICP备19040004号-1

张仁传:在书画生涯中寻找自我

产业经济在线2018-02-02 07:49

      茶亦醉人何必酒,书能香我不须花。晋有“二王风流”,唐有“颠张醉素”,明清有八大山人、王铎等因其苦闷、清孤进而影响到创作,反成行草大家。历史上可为称道的书画家,都以其独特的艺术方式,置于时代背景来表达内我,彰显自身。如此这些,是否说明了成为书法名家此为必经之道?那些潜心研读古帖,笔耕不辍、对书法拳拳诚意的儒雅之人就此被世人遗忘?
(书画家张仁传在访谈现场展示作品)
      2017年9月26日下午,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培训中心教授,北京都信书画院副院长、教授,北京博艺雅苑签约书画家,广州饰唐楼签约书画家,张仁传大师作客中慈长寿工程管理集团,向大家分享自己山重水复苦难坎坷却又柳暗花明的传奇追梦之路。谈话地点的大屏幕上放着仁传先生的代表作品前,他坐在屏幕前边的椅子上,两代人在这里展开了一场对话,他们谈到了成名之路,谈到了怎么在争议中坚持自我,谈到了怎么在很年轻时克服重重困难到赚到的财富,谈到了怎么面对自己的成功……“单向”的谈话变成了一种跨代的互动,主持人开始不紧张了,黄老也越来越失去了年龄的羁绊,以自己鲜活的个性去碰撞另外一个有求知欲的生命。张老谈性大增,原计划的采访时间一再延续,谈到最后,在场的众人一起来欣赏大师的作品,那些作品虽有章法,但充盈其中的是那种不变的“自在”。
 
       张仁传先生1958年生于安徽省定远县,1983-1988年入黄山书画院,师从李百忍、周彬诸先生,后拜师林散之先生。1986年入中国书法家协会,1997年入中央美院王洪大工作室博士班研修,书艺大进,形成自家工拙并蓄、放而能收的书风。作品多次在国内外大展和比赛中获奖,并被人民大会堂、全国政协、钓鱼台国宾馆等多家美术馆和博物馆收藏。主要著作:《张仁传书法作品集》、《张仁传书画作品集》、《张仁传书法选集》、《张仁传书法论文集》、《书法教程》、《文字学概论》、《张仁传诗词选集》等。

      少年负壮气,奋烈自有时。自幼就对书法有浓厚兴趣的仁传先生,早期醉心颜柳,苦心专研,后来他又属意八大、石涛及傅山,这对他书风的形成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傅山言,作字先作人,人奇字自古。他在黄山书画院学习时,住过学校旁边的公园,95年为学书画辞去教师职业到北京中央美院学习,又遇重重困难。家境的清苦,学书画之路的困厄,时刻淬炼着他的筋骨,磨练着他的心志。有志者事竟成,只要想,困苦就不是阻碍。仁传先生凭着对书画的热爱,不畏艰苦,潜心参悟恩师教诲,通读体悟中国传统文化,苦钻勤练书画作品,不断提高的内在涵养借着画笔彰显一般。观其书法作品,坚苍简古,清通高旷,既有入世的沉稳,又有出世的宕逸,线条疏朗,笔意流畅,面目清雅,淡泊宁静中饱含山林气息,清新孤绝中尽得闲情逸致。如此个人涵养和书画技艺的不断积淀,那仁传先生所取得的成就便是水到渠成。
(书画家张仁传向新丝路健康产业峰会秘书长王居顺赠墨宝一副)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仁传先生谦逊的讲:我取得的成就,来源于社会,而又属于社会。书画事业除了是我本身的兴趣追求以外,更是一种社会使命。他认为自己有责任用国家博大精深的书画文化来回馈社会,让更多的人可以了解到书画文化,透过书画读到中华博大精深的千年文化,从而体现文化对于民族团结的不可低估的强大凝聚力。因为此,辞去工作专心研究书画时,面对家人的反对,仁传先生选择坚持自己的梦想,用行动去告诉家人自己没有蛮干,自己的一举一动都是有价值的,从而使家人放心,并不断的用成绩回馈国家。

      访谈期间,年过半百的仁传先生神采奕奕,谈到自己热爱的书画事业更是滔滔不绝,他坐在台上,“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仁传先生的一举一言与他书画作品中传达出的大胸襟不谋而合。从仁传先生身上我们看到艺术的魅力以外,更主要的是学会如何待人、如何接物、如何处事,学会了传道、授业、解惑皆应无欲无求的为人之道。
 (书画家张仁川接受对话栏目采访)
      看到仁传先生的眼中,里面的折射出来的每一个物件都是有生命和新意的,或者在常年的积淀中营造出什么。面对大师丰富的精神世界,通过我们的采访,更是借由他和一位80后生人的跨界对话,带给了我们暖融融的感觉,相信彼此的内心都因为有了新的发现而感到畅快。堪破,放下,才可以自在,仁传先生已经到了一种自在的境界,他无欲无求只为多为社会做一些事的追求,足以给我们带来一生的影响和鞭策。访谈结束,我们这次对话并没有结束,仁传先生将一直用自己的行动,去演绎这场对话,实现自己的人生追求。(文/王居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