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道刘大勇

  • 来源 产业经济在线
  • 作者
  • 日期 2018-05-07 09:09
     刘大勇,字愚翁,号兰陵居士,山东兰陵人。现为济南名士书画院常务副院长兼秘书长、书法专业委员会主任;山东羲之书画艺术研究院高级院士;山东省人大书画院院委;山东省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蓝天书画院副院长;中国海洋大学书法艺术客座教授;中国长城书画院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国学研究会研究员。

     笔底酣畅淋漓,笔锋舒朗飘逸;行书传统古朴,醇雅高贵又乾坤内敛,如仙风道骨,洒脱流畅;草书如行云流水,气势威猛,有气吞山河、龙啸九天之势。

     根植于传统笔墨文化的气韵濡染,在包罗万象的文化素养中逐渐饱满,最终形成其文人性情的雅致清韵。

     这,就是刘大勇的书法之道。
     寻源问道
     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老派的文人们仍然嗅着笔墨的芳香,手执毛笔,一笔一划地书写着方块字,那里面蕴藏着上下五千年的浑厚历史。所以,写毛笔字,是那时蒙童学习汉字的开始,幼年的刘大勇也不例外。

     沂蒙山区,钟灵毓秀,名人辈出,灿若群星,拥有悠悠千载的文化底蕴。就在这片培育出书圣羲之、颜公真卿的土地上,教书的老私塾先生执着地讲究着毛笔字的潜心学习,这在无形中对刚接触汉字的刘大勇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也培养出了浓厚的兴趣。

     那是一个特殊的年代,生活物资都比较紧缺,更何况是书籍字帖呢?所以,但凡听闻乡里哪位先生家里有好的字帖,刘大勇必会前往求取,拿回家爱不释手,用薄薄的宣纸蒙上,临下原帖的轮廓风貌,供日后练习使用。

     就是在这样的坚持下,十几岁的刘大勇,便已闻名乡里,街坊四邻们在逢年过节、丧亡嫁娶之时,都会请其书写对联、请柬、挽联等。或许,就在那个时候,刘大勇已经努力地为自己搭建了一座通往书法艺术的桥梁。

     这些遗落民间的残笺零墨,让少年刘大勇结下了深厚的翰墨因缘,也开启了他的文人之路 。

     中得心源
     中国书法理论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论点,那就是书为心画,简单地说就是书法有时也可以反映人内心的喜怒哀乐。对此,刘大勇同样也信奉字如其人。

     刘大勇认为,一个人的书法能够表现人品、德品、艺品,而有的书法创作者并不注重境界的提升,殊不知,境界几乎是一个书法艺术创作中的灵魂。书法能够传递出意境,当你心情舒畅时,写出来的作品大都满意。心情低落时,写出来的作品不甚满意。

     另外,绝佳的书法作品,其传情传意还要与字体的选择相一致。如同毛泽东的《沁园春·雪》,豪气奔放,将一代伟人的气魄宏伟表现的淋漓尽致,书写时只有用狂草才能表现出那种豪迈;李清照的词多属婉约,则应选用古秀清雅的字体,才能达到心境意境相吻合的地步。

     古人云:“功夫在笔外”,刘大勇对于书法艺术有着严格的追求,平时除了临帖习字之外,还会加强多方面的文化艺术修养。书法艺术讲究笔墨情趣、节奏韵味、整体布局等,作品必定具有线条美、墨韵美、空间美、意境美。高明的书法家还善于捕捉和提炼社会生活或自然界中美的现象,把它溶入书法艺术的创造之中。传说王羲之曾仔细观察鹅在池中浮游的神态,从中悟出写字的道理;怀素夏日观看天上奇峰般的云彩,夜间静听嘉陵江的涛声,从中激发书法创作的灵感。

     刘大勇说:“注意观察生活,善于把生活中的美巧妙地引用到书法艺术中努力的空间却是广阔的……”他还建议在学习写书法的同时,学习一些相关书法外的一些知识,比如书法史、国画欣赏、古代诗词、篆刻金石、古玩收藏等等方面的知识。掌握这些知识,可以升华我们的审美观念,扩展我们的艺术境界,反过来又可以使我们的字写得更有“意境”,有“气势”,有“韵味”。这是相辅相成的事情,不可偏废。

     君子不器
     刘大勇与书法结缘已有半个多世纪,对书法艺术有着独特的理解。他认为:中国汉字历经甲骨文、大篆小篆、隶书等演变,直至在历史上成为一门艺术。可见中国书法的艺术是世界上独步千古的艺术,世界上任何一门语言都不及中国书法艺术能够成为一门艺术。

     在刘大勇看来,书法本身具有三种属性,分别是社会属性、艺术属性以及文化属性。

     从古至今上行下达、鸿雁往来,靠的都是文字的传递,在这个过程中逐渐演变为书法的传递。历史上都铎书法大家的往来信笺都成为了艺术品,渐渐脱离了文字本省的达意,更多的是通过点划之间、横竖之间的力度风骨来体现写字之人的心境。真正能够称得上“家”的书法艺术者,大都经得起时代,历史的考验。所以让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字艺术,才是真正的能够长久的艺术。

     书法是一门艺术,属于美术学范畴,归入造型艺术门类,与其他艺术具有相通性,比如美术、文学、舞蹈、建筑、音乐等。书法艺术是以绘画为基因,以汉字为依托的;书法和文学的相通之处在创作主旨、载体功能、立意构思和艺术手法上;书法的笔画、结体、章法,与舞蹈的形体、动作组合、队形编排等方面在空间运作规律上有共通之处;书法作品的款式、书体、章法、用笔、用墨、选择什么类型的纸张等,就等于作者如何选材、如何设计、如何选择适应此时此地此条件抒发此种感情的建筑美;书法和音乐都具有节奏、旋律、平衡,变化、和谐等形式美。

     书法是一门艺术,更是一门学问,她的真正属性是文化。她既是东方文化的核心,也是西方美学的盲点。书法的民族性,在于她植根于中国几千年的文化历史;书法的辉煌和伟大,在于她的独立与纯洁,所以她是不容玷污、不可侵犯的。正因如此,如果我们只单纯地把她看做一门艺术,而不首先看做一种文化,就会使她沦落成为类似于杂耍的一种技能。所以,书法家应该首先是个文化人。古人大都是自己的创作,如果一味抄写唐诗宋词或名言警句,那是抄书匠的匠气,艺术价值大打折扣。有自己的创新,才能推动进步。点划、结构、法书,可以流传百世,让后人效仿,所以《兰亭序》无人超越。

     道亦有道
     刘大勇最为推崇就是书写了《兰亭序》书圣王羲之与其子王献之。一方面,刘大勇与“二王”是同乡,有关两人的故事在其家乡可谓是家喻户晓,所以对他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另一方面,“二王” 书法笔法精妙,行笔潇洒飘逸,笔势委婉含蓄,有如行云流水;结体遒美,骨格清秀,点画疏密相间;章法巧妙,在尺幅之内蕴含着丰裕的艺术美。无论横竖点撇钩折捺,真可说极尽用笔使锋之妙,至今无人能比。

     柳体擅长中锋运笔,笔笔中锋,无论横划、竖划,都刚劲有力,最得刘大勇之心。而今,他的笔下气势已颇有柳体风韵,而风格又自成一体:柳骨面目清瘦挺拔,刚硬神通,既取了颜体的雍容雄浑的气韵,又得了晚唐时期蹲锋与铺毫之间瘦硬劲挺的线条。

     有人曾这样评价刘大勇的书法:赏刘大勇的字苍劲有力,磅礴大气又不失圆润婉转。行书传统古朴,醇雅高贵又乾坤内敛,如仙风道骨,洒脱流畅。草书如行云流水,气势威猛,有气吞山河、龙啸九天之势。观刘大勇之字,如看山川河流、飞峡瀑布,幽怨静谧,豁达清扬,不像有些书法剑走偏锋,不知所云,刘大勇之书法形美、字美、文美,可谓书法中超凡脱俗一翩翩君子。

     我想,行云流水,随意所之,就是这样了吧。
     文人不息,问道不止
     从为乡邻写对联和请帖的乡间少年,到现在雅致清韵的大家刘老,变化的是岁月,不变的是他胸中那股文人性情和几十年笔耕不辍。

     如今的刘老,每日习字、饮茶、读书、与友人小聚,过着雅致的老派文人生活。当看到乐呵呵的刘大勇大笔一挥、酣畅淋漓的时候,我们仿佛看到了多年前那个在煤油灯下认真写下一撇一捺的乡居少年。

 

【版权提示】产业经济在线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 排行榜
  • 推荐
  • 热门

Copyright © 2002-2017 CHJZX. 产业经济在线 版权所有

京ICP备19040004号-1

问道刘大勇

产业经济在线2018-05-07 09:09

     刘大勇,字愚翁,号兰陵居士,山东兰陵人。现为济南名士书画院常务副院长兼秘书长、书法专业委员会主任;山东羲之书画艺术研究院高级院士;山东省人大书画院院委;山东省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蓝天书画院副院长;中国海洋大学书法艺术客座教授;中国长城书画院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国学研究会研究员。

     笔底酣畅淋漓,笔锋舒朗飘逸;行书传统古朴,醇雅高贵又乾坤内敛,如仙风道骨,洒脱流畅;草书如行云流水,气势威猛,有气吞山河、龙啸九天之势。

     根植于传统笔墨文化的气韵濡染,在包罗万象的文化素养中逐渐饱满,最终形成其文人性情的雅致清韵。

     这,就是刘大勇的书法之道。
     寻源问道
     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老派的文人们仍然嗅着笔墨的芳香,手执毛笔,一笔一划地书写着方块字,那里面蕴藏着上下五千年的浑厚历史。所以,写毛笔字,是那时蒙童学习汉字的开始,幼年的刘大勇也不例外。

     沂蒙山区,钟灵毓秀,名人辈出,灿若群星,拥有悠悠千载的文化底蕴。就在这片培育出书圣羲之、颜公真卿的土地上,教书的老私塾先生执着地讲究着毛笔字的潜心学习,这在无形中对刚接触汉字的刘大勇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也培养出了浓厚的兴趣。

     那是一个特殊的年代,生活物资都比较紧缺,更何况是书籍字帖呢?所以,但凡听闻乡里哪位先生家里有好的字帖,刘大勇必会前往求取,拿回家爱不释手,用薄薄的宣纸蒙上,临下原帖的轮廓风貌,供日后练习使用。

     就是在这样的坚持下,十几岁的刘大勇,便已闻名乡里,街坊四邻们在逢年过节、丧亡嫁娶之时,都会请其书写对联、请柬、挽联等。或许,就在那个时候,刘大勇已经努力地为自己搭建了一座通往书法艺术的桥梁。

     这些遗落民间的残笺零墨,让少年刘大勇结下了深厚的翰墨因缘,也开启了他的文人之路 。

     中得心源
     中国书法理论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论点,那就是书为心画,简单地说就是书法有时也可以反映人内心的喜怒哀乐。对此,刘大勇同样也信奉字如其人。

     刘大勇认为,一个人的书法能够表现人品、德品、艺品,而有的书法创作者并不注重境界的提升,殊不知,境界几乎是一个书法艺术创作中的灵魂。书法能够传递出意境,当你心情舒畅时,写出来的作品大都满意。心情低落时,写出来的作品不甚满意。

     另外,绝佳的书法作品,其传情传意还要与字体的选择相一致。如同毛泽东的《沁园春·雪》,豪气奔放,将一代伟人的气魄宏伟表现的淋漓尽致,书写时只有用狂草才能表现出那种豪迈;李清照的词多属婉约,则应选用古秀清雅的字体,才能达到心境意境相吻合的地步。

     古人云:“功夫在笔外”,刘大勇对于书法艺术有着严格的追求,平时除了临帖习字之外,还会加强多方面的文化艺术修养。书法艺术讲究笔墨情趣、节奏韵味、整体布局等,作品必定具有线条美、墨韵美、空间美、意境美。高明的书法家还善于捕捉和提炼社会生活或自然界中美的现象,把它溶入书法艺术的创造之中。传说王羲之曾仔细观察鹅在池中浮游的神态,从中悟出写字的道理;怀素夏日观看天上奇峰般的云彩,夜间静听嘉陵江的涛声,从中激发书法创作的灵感。

     刘大勇说:“注意观察生活,善于把生活中的美巧妙地引用到书法艺术中努力的空间却是广阔的……”他还建议在学习写书法的同时,学习一些相关书法外的一些知识,比如书法史、国画欣赏、古代诗词、篆刻金石、古玩收藏等等方面的知识。掌握这些知识,可以升华我们的审美观念,扩展我们的艺术境界,反过来又可以使我们的字写得更有“意境”,有“气势”,有“韵味”。这是相辅相成的事情,不可偏废。

     君子不器
     刘大勇与书法结缘已有半个多世纪,对书法艺术有着独特的理解。他认为:中国汉字历经甲骨文、大篆小篆、隶书等演变,直至在历史上成为一门艺术。可见中国书法的艺术是世界上独步千古的艺术,世界上任何一门语言都不及中国书法艺术能够成为一门艺术。

     在刘大勇看来,书法本身具有三种属性,分别是社会属性、艺术属性以及文化属性。

     从古至今上行下达、鸿雁往来,靠的都是文字的传递,在这个过程中逐渐演变为书法的传递。历史上都铎书法大家的往来信笺都成为了艺术品,渐渐脱离了文字本省的达意,更多的是通过点划之间、横竖之间的力度风骨来体现写字之人的心境。真正能够称得上“家”的书法艺术者,大都经得起时代,历史的考验。所以让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字艺术,才是真正的能够长久的艺术。

     书法是一门艺术,属于美术学范畴,归入造型艺术门类,与其他艺术具有相通性,比如美术、文学、舞蹈、建筑、音乐等。书法艺术是以绘画为基因,以汉字为依托的;书法和文学的相通之处在创作主旨、载体功能、立意构思和艺术手法上;书法的笔画、结体、章法,与舞蹈的形体、动作组合、队形编排等方面在空间运作规律上有共通之处;书法作品的款式、书体、章法、用笔、用墨、选择什么类型的纸张等,就等于作者如何选材、如何设计、如何选择适应此时此地此条件抒发此种感情的建筑美;书法和音乐都具有节奏、旋律、平衡,变化、和谐等形式美。

     书法是一门艺术,更是一门学问,她的真正属性是文化。她既是东方文化的核心,也是西方美学的盲点。书法的民族性,在于她植根于中国几千年的文化历史;书法的辉煌和伟大,在于她的独立与纯洁,所以她是不容玷污、不可侵犯的。正因如此,如果我们只单纯地把她看做一门艺术,而不首先看做一种文化,就会使她沦落成为类似于杂耍的一种技能。所以,书法家应该首先是个文化人。古人大都是自己的创作,如果一味抄写唐诗宋词或名言警句,那是抄书匠的匠气,艺术价值大打折扣。有自己的创新,才能推动进步。点划、结构、法书,可以流传百世,让后人效仿,所以《兰亭序》无人超越。

     道亦有道
     刘大勇最为推崇就是书写了《兰亭序》书圣王羲之与其子王献之。一方面,刘大勇与“二王”是同乡,有关两人的故事在其家乡可谓是家喻户晓,所以对他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另一方面,“二王” 书法笔法精妙,行笔潇洒飘逸,笔势委婉含蓄,有如行云流水;结体遒美,骨格清秀,点画疏密相间;章法巧妙,在尺幅之内蕴含着丰裕的艺术美。无论横竖点撇钩折捺,真可说极尽用笔使锋之妙,至今无人能比。

     柳体擅长中锋运笔,笔笔中锋,无论横划、竖划,都刚劲有力,最得刘大勇之心。而今,他的笔下气势已颇有柳体风韵,而风格又自成一体:柳骨面目清瘦挺拔,刚硬神通,既取了颜体的雍容雄浑的气韵,又得了晚唐时期蹲锋与铺毫之间瘦硬劲挺的线条。

     有人曾这样评价刘大勇的书法:赏刘大勇的字苍劲有力,磅礴大气又不失圆润婉转。行书传统古朴,醇雅高贵又乾坤内敛,如仙风道骨,洒脱流畅。草书如行云流水,气势威猛,有气吞山河、龙啸九天之势。观刘大勇之字,如看山川河流、飞峡瀑布,幽怨静谧,豁达清扬,不像有些书法剑走偏锋,不知所云,刘大勇之书法形美、字美、文美,可谓书法中超凡脱俗一翩翩君子。

     我想,行云流水,随意所之,就是这样了吧。
     文人不息,问道不止
     从为乡邻写对联和请帖的乡间少年,到现在雅致清韵的大家刘老,变化的是岁月,不变的是他胸中那股文人性情和几十年笔耕不辍。

     如今的刘老,每日习字、饮茶、读书、与友人小聚,过着雅致的老派文人生活。当看到乐呵呵的刘大勇大笔一挥、酣畅淋漓的时候,我们仿佛看到了多年前那个在煤油灯下认真写下一撇一捺的乡居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