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爬坡过坎关键时刻更要夯实内需基础

  • 来源 中国经济时报
  • 作者 管理员
  • 日期 2023-09-08 11:20

中国经济时报记者 林春霞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日前公布数据显示,8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49.7%,较上月上升0.4个百分点,连续3个月上升。在调查的21个行业中,有12个行业采购经理指数环比上升,制造业景气水平进一步改善。

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的专家认为,PMI指数继续回升,表明中国经济回暖力量持续积聚,但目前还面临内需不足等困难,同时经济正处于爬坡过坎关键时刻,后续仍需要在扩大内需等方面着力,进一步增强经济内生增长动力。

制造业回升向好趋势明显

从公布的分项指数来看,8月份新订单指数为50.2%,较上月上升0.7个百分点,在连续4个月运行在50%以下后重回扩张区间。

从指数走势来看,新订单指数连续3个月上升,显示经济内生动力趋于增强。此外,新出口订单指数也有积极变化,结束了连续5个月的下降势头。

从生产和企业市场预期来看,8月份,生产指数为51.9%,较上月上升1.7个百分点,升幅较为明显。生产经营活动预期指数为55.6%,较上月上升0.5个百分点,连续两个月运行在55%以上。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张立群向中国经济时报记者表示,8月份,PMI指数继续回升,已连续3个月上升,生产指数、新订单指数都回升到荣枯线之上,表明中国经济回暖力量在持续积聚和不断加强,也表明中国经济强大的韧性和巨大的发展潜力。

北京师范大学统计学院教授、国民核算研究院院长吕光明告诉中国经济时报记者,从8月份PMI指数来判断,制造业回升向好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是PMI已连续3个月上升,表明离稳定向好已经不远。

二是与前几个月数据相比,向好是全面性的,无论是大、中、小制造业,还是生产供给端、国内外需求端都在向好。

三是不仅订单量在增长,库存在减少,价格也在回升,这说明需求好转的势头在增强。特别是在21个调查行业中,有12个行业在回升,调查的13个分类,供给、需求、库存、价格都在向好。

四是预期向好。从微观市场预期来看,55.6%的生产经营活动预期,反映了经济内生动力着实不错。虽然当前全球宏观经济形势差异较大,但在制造业方面,我们的表现比欧美等国家预期要好。

仍要在需求端重点发力

张立群表示,在看到中国经济强大韧性和巨大发展潜力的同时,也要看到所面临的困难,特别是需求收缩较为突出。

“在此情况下,需要从两个方面来看待现在的形势。”张立群认为,一方面,要看到经济回暖的力量在不断蓄积,特别是在党中央、国务院一系列政策的支持下,效果最终会全面显现出来。当然,这还需要一定的时间。另一方面,需求收缩的力量仍然较强,具体表现为居民消费能力和企业投资信心不足,整体市场信心比较脆弱。

张立群认为,解决需求收缩的问题,需要进一步加大扩内需政策力度,特别是要加大宏观政策逆周期调节力度,加强政府投资对全社会投资的带动力,让需求增长显著加快,整个投资更加活跃,从而更有力地带动企业订单增长和生产恢复,带动就业和消费。

“现在经济正处在爬坡过坎的关键时刻,切不可有任何的懈怠和松劲,需要把回升向好的苗头巩固住,牢牢把握住扩大内需的关键点,尽快增加有效需求,提振投资,带动企业生产全面恢复,这是当前最重要的工作。”张立群表示。

吕光明认为,目前经济虽有好转,但也有一些隐忧,一是不少指标好转的持续时间比较短,或是修复的力度还较小,只是短暂或小幅回升,经济增长持久的动力还须加强。二是进出口订单尤其是出口订单对经济增长拉动很大,而2月份到7月份新出口订单下降幅度明显,8月份虽回升了0.4%,是否持续回升,还有待于后续的确认和观察。三是尽管企业预期向好,但仍有59%的企业认为市场需求不足。此外,大中小企业数值分化较严重,小型企业的PMI还处在低位。四是8月份PMI为49.7%,低于国内市场预期的50%,还面临持续性回升力度加大的问题。

吕光明认为,着力破解上述问题,仍要在保证供给结构与有效需求适配性的前提下,在需求端重点发力。

他建议,首先是要引导企业去抓市场机会,抓需求订单,抓住国际国内两个大市场。特别是要开拓国际新的市场和空间,提高产品质量,做大中国制造。其次是引导预期,加强政策扶持,特别是针对民营企业的一些行业类政策要加强,并保持政策的延续性。第三是保就业、保民生,通过拓展就业岗位、提高社会保障水平等措施,让居民有稳定、持久性的收入,有了保障和预期,居民才敢消费。

【版权提示】产业经济在线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 排行榜
  • 推荐
  • 热门

Copyright © 2002-2017 CHJZX. 产业经济在线 版权所有

京ICP备19040004号-1

在爬坡过坎关键时刻更要夯实内需基础

中国经济时报2023-09-08 11:20

中国经济时报记者 林春霞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日前公布数据显示,8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49.7%,较上月上升0.4个百分点,连续3个月上升。在调查的21个行业中,有12个行业采购经理指数环比上升,制造业景气水平进一步改善。

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的专家认为,PMI指数继续回升,表明中国经济回暖力量持续积聚,但目前还面临内需不足等困难,同时经济正处于爬坡过坎关键时刻,后续仍需要在扩大内需等方面着力,进一步增强经济内生增长动力。

制造业回升向好趋势明显

从公布的分项指数来看,8月份新订单指数为50.2%,较上月上升0.7个百分点,在连续4个月运行在50%以下后重回扩张区间。

从指数走势来看,新订单指数连续3个月上升,显示经济内生动力趋于增强。此外,新出口订单指数也有积极变化,结束了连续5个月的下降势头。

从生产和企业市场预期来看,8月份,生产指数为51.9%,较上月上升1.7个百分点,升幅较为明显。生产经营活动预期指数为55.6%,较上月上升0.5个百分点,连续两个月运行在55%以上。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张立群向中国经济时报记者表示,8月份,PMI指数继续回升,已连续3个月上升,生产指数、新订单指数都回升到荣枯线之上,表明中国经济回暖力量在持续积聚和不断加强,也表明中国经济强大的韧性和巨大的发展潜力。

北京师范大学统计学院教授、国民核算研究院院长吕光明告诉中国经济时报记者,从8月份PMI指数来判断,制造业回升向好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是PMI已连续3个月上升,表明离稳定向好已经不远。

二是与前几个月数据相比,向好是全面性的,无论是大、中、小制造业,还是生产供给端、国内外需求端都在向好。

三是不仅订单量在增长,库存在减少,价格也在回升,这说明需求好转的势头在增强。特别是在21个调查行业中,有12个行业在回升,调查的13个分类,供给、需求、库存、价格都在向好。

四是预期向好。从微观市场预期来看,55.6%的生产经营活动预期,反映了经济内生动力着实不错。虽然当前全球宏观经济形势差异较大,但在制造业方面,我们的表现比欧美等国家预期要好。

仍要在需求端重点发力

张立群表示,在看到中国经济强大韧性和巨大发展潜力的同时,也要看到所面临的困难,特别是需求收缩较为突出。

“在此情况下,需要从两个方面来看待现在的形势。”张立群认为,一方面,要看到经济回暖的力量在不断蓄积,特别是在党中央、国务院一系列政策的支持下,效果最终会全面显现出来。当然,这还需要一定的时间。另一方面,需求收缩的力量仍然较强,具体表现为居民消费能力和企业投资信心不足,整体市场信心比较脆弱。

张立群认为,解决需求收缩的问题,需要进一步加大扩内需政策力度,特别是要加大宏观政策逆周期调节力度,加强政府投资对全社会投资的带动力,让需求增长显著加快,整个投资更加活跃,从而更有力地带动企业订单增长和生产恢复,带动就业和消费。

“现在经济正处在爬坡过坎的关键时刻,切不可有任何的懈怠和松劲,需要把回升向好的苗头巩固住,牢牢把握住扩大内需的关键点,尽快增加有效需求,提振投资,带动企业生产全面恢复,这是当前最重要的工作。”张立群表示。

吕光明认为,目前经济虽有好转,但也有一些隐忧,一是不少指标好转的持续时间比较短,或是修复的力度还较小,只是短暂或小幅回升,经济增长持久的动力还须加强。二是进出口订单尤其是出口订单对经济增长拉动很大,而2月份到7月份新出口订单下降幅度明显,8月份虽回升了0.4%,是否持续回升,还有待于后续的确认和观察。三是尽管企业预期向好,但仍有59%的企业认为市场需求不足。此外,大中小企业数值分化较严重,小型企业的PMI还处在低位。四是8月份PMI为49.7%,低于国内市场预期的50%,还面临持续性回升力度加大的问题。

吕光明认为,着力破解上述问题,仍要在保证供给结构与有效需求适配性的前提下,在需求端重点发力。

他建议,首先是要引导企业去抓市场机会,抓需求订单,抓住国际国内两个大市场。特别是要开拓国际新的市场和空间,提高产品质量,做大中国制造。其次是引导预期,加强政策扶持,特别是针对民营企业的一些行业类政策要加强,并保持政策的延续性。第三是保就业、保民生,通过拓展就业岗位、提高社会保障水平等措施,让居民有稳定、持久性的收入,有了保障和预期,居民才敢消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