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在八家”2025系列沙龙第四期成功举办:AI驱动新材料领域迈向“智能设计”新纪元

  • 来源
  • 作者 管理员
  • 日期 2025-08-29 19:51

8月28日,“AI在八家”2025系列沙龙第四期——“AI for Science到AI for Industry:新材料领域的颠覆式创新”在八家股份社学清嘉创大厦成功召开。中国科学院院士、隧道工程灾变防控与智能建养全国重点实验室主任何满潮,海淀团区委书记任一丁,中关村科学城管委会产业促进五处副处长陈郁淦,东升镇党委副书记、镇长夏卓姝,东升农工商总公司副总经理田密,八家股份社党总支书记、董事长魏育新,八家股份社总经理李志远及科研、产业、投资界六十余位代表出席,共同围绕AI赋能新材料研发与产业应用展开深度研讨与实践对接。

共青团北京市海淀区委员会书记任一丁在致辞中强调,青年科技人才是推动“AI for Science”向“AI for Industry”跨越的关键力量。海淀共青团将持续搭建创新平台、优化服务机制,充分激发青年创新潜能,加速新材料等前沿技术的落地与产业转化,为培育新质生产力、构建高水平区域创新生态不断注入青春动能。

八家股份社总经理李志远致辞推介时表示,作为区域“创新服务枢纽”,八家依托“两低两高”全周期服务体系,致力于打通“技术-产业-生态”闭环。本次联动隧道国重、信通院、中化信息及吉林大学等顶尖机构,旨在破解AI与新材料融合中的技术瓶颈与数据孤岛,构建可持续的产业生态。

中国科学院院士、隧道工程灾变防控与智能建养全国重点实验室主任何满潮作为特邀嘉宾出席活动并作了致辞和主题分享,他强调,AI与新材料融合是提升国家科技竞争力的关键,并高度评价八家股份社的平台推动作用。在主题分享中,他系统阐述了AI如何驱动工程材料研发从“经验试错”迈向“智能设计”,并以团队研发的NPR智能支护材料为例,展示了AI在重大工程中的创新应用与实施路径。

中国信通院董昊副主任以《科研智能:政策、产业及标准》为题,系统解读AI赋能科学研究的国家政策与标准体系建设路径,强调政策支持对AI在新材料领域应用的重要性;中化信息郝英荃博士则从央企实践出发,阐述中国中化在AI+材料研发中的战略布局与工业场景落地案例;吉林大学邢千里博士从计算科学角度,探讨面向科学智能的属性图优化技术及其对新材料研发的推动价值;火山引擎解决方案架构师芦长欣介绍,火山引擎通过智能计算与大模型技术推动科研范式变革,其行业解决方案显著提升研发效率,助力创新成果快速走向工业应用。

主题分享环节汇聚产学研多方视角,以上来自不同领域的五位专家围绕“AI for Science到AI for Industry”展开深度分享。

在随后的圆桌对话环节由翠湖科创副总经理牛潇主持,隧道国重实验室副主任刘冬桥教授、中化信息郝英荃博士、吉林大学邢千里博士以及和隆优化研究院院长李鹏一致认为,实现AI与材料科学的深度融合需打破数据壁垒、推动跨学科协作、加强中试验证与资本支持,构建开放协同的产业生态。

本次活动是八家股份社积极落实北京市人工智能赋能科学研究行动计划的重要实践,通过联动“政产学研用金”多方资源,全力推动AI技术产业化与新材料全产业链的数字化转型与智能化升级。未来,八家股份社将持续聚焦“两低两高”目标,融入海淀“1+X+1”现代化产业体系,全方位服务企业创新,持续优化区域创新生态,为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与中关村世界领先科技园区建设注入新动能。

【版权提示】产业经济在线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 排行榜
  • 推荐
  • 热门

Copyright © 2002-2017 CHJZX. 产业经济在线 版权所有

京ICP备19040004号-1

“AI在八家”2025系列沙龙第四期成功举办:AI驱动新材料领域迈向“智能设计”新纪元

2025-08-29 19:51

8月28日,“AI在八家”2025系列沙龙第四期——“AI for Science到AI for Industry:新材料领域的颠覆式创新”在八家股份社学清嘉创大厦成功召开。中国科学院院士、隧道工程灾变防控与智能建养全国重点实验室主任何满潮,海淀团区委书记任一丁,中关村科学城管委会产业促进五处副处长陈郁淦,东升镇党委副书记、镇长夏卓姝,东升农工商总公司副总经理田密,八家股份社党总支书记、董事长魏育新,八家股份社总经理李志远及科研、产业、投资界六十余位代表出席,共同围绕AI赋能新材料研发与产业应用展开深度研讨与实践对接。

共青团北京市海淀区委员会书记任一丁在致辞中强调,青年科技人才是推动“AI for Science”向“AI for Industry”跨越的关键力量。海淀共青团将持续搭建创新平台、优化服务机制,充分激发青年创新潜能,加速新材料等前沿技术的落地与产业转化,为培育新质生产力、构建高水平区域创新生态不断注入青春动能。

八家股份社总经理李志远致辞推介时表示,作为区域“创新服务枢纽”,八家依托“两低两高”全周期服务体系,致力于打通“技术-产业-生态”闭环。本次联动隧道国重、信通院、中化信息及吉林大学等顶尖机构,旨在破解AI与新材料融合中的技术瓶颈与数据孤岛,构建可持续的产业生态。

中国科学院院士、隧道工程灾变防控与智能建养全国重点实验室主任何满潮作为特邀嘉宾出席活动并作了致辞和主题分享,他强调,AI与新材料融合是提升国家科技竞争力的关键,并高度评价八家股份社的平台推动作用。在主题分享中,他系统阐述了AI如何驱动工程材料研发从“经验试错”迈向“智能设计”,并以团队研发的NPR智能支护材料为例,展示了AI在重大工程中的创新应用与实施路径。

中国信通院董昊副主任以《科研智能:政策、产业及标准》为题,系统解读AI赋能科学研究的国家政策与标准体系建设路径,强调政策支持对AI在新材料领域应用的重要性;中化信息郝英荃博士则从央企实践出发,阐述中国中化在AI+材料研发中的战略布局与工业场景落地案例;吉林大学邢千里博士从计算科学角度,探讨面向科学智能的属性图优化技术及其对新材料研发的推动价值;火山引擎解决方案架构师芦长欣介绍,火山引擎通过智能计算与大模型技术推动科研范式变革,其行业解决方案显著提升研发效率,助力创新成果快速走向工业应用。

主题分享环节汇聚产学研多方视角,以上来自不同领域的五位专家围绕“AI for Science到AI for Industry”展开深度分享。

在随后的圆桌对话环节由翠湖科创副总经理牛潇主持,隧道国重实验室副主任刘冬桥教授、中化信息郝英荃博士、吉林大学邢千里博士以及和隆优化研究院院长李鹏一致认为,实现AI与材料科学的深度融合需打破数据壁垒、推动跨学科协作、加强中试验证与资本支持,构建开放协同的产业生态。

本次活动是八家股份社积极落实北京市人工智能赋能科学研究行动计划的重要实践,通过联动“政产学研用金”多方资源,全力推动AI技术产业化与新材料全产业链的数字化转型与智能化升级。未来,八家股份社将持续聚焦“两低两高”目标,融入海淀“1+X+1”现代化产业体系,全方位服务企业创新,持续优化区域创新生态,为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与中关村世界领先科技园区建设注入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