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8日,由大公国际资信评估有限公司主办的“聚焦‘十五五’规划——以新发展理念引领企业未来创新发展年度论坛”在北京燕京饭店成功举办。著名经济学家、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党组成员、原副主任余斌,大公国际党委书记、董事长吕柏乐,大公国际党委副书记、总裁应海峰等出席了论坛。本次论坛以信用为纽带,汇聚各方力量共同探讨了未来五年企业创新发展路径。

吕柏乐在致辞中表示,“十五五”作为承前启后的关键五年,既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阶段,各类市场主体把握时代机遇、谋划长远发展的战略窗口期。吕柏乐强调,一要坚定不移推动科技创新,主动拥抱数字化、智能化趋势,积极探索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提升高质量发展的新范式;二要坚定不移赋能转型发展,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引,将传统产业升级、城投平台转型等关键任务,与科技创新、绿色低碳、新质生产力培育深度融合,培育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三要坚定不移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自觉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精准服务区域重大战略、主体功能区建设以及未来产业布局等,助力破解结构性发展难题,塑造高质量发展新优势。大公国际作为信用领域的专业机构,将始终以耐心打磨专业能力、以信心迎接时代挑战,持续以科技创新为翼、以转型赋能为任、以质量提升为基,让信用价值更好服务于中国式现代化建设。

余斌指出,“十五五”时期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关键五年,我国经济基础稳、优势多、韧性强、潜能大,长期向好的支撑条件和基本趋势没有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完整产业体系优势、丰富人才资源优势更加彰显。我们要坚定不移办好自己的事,增强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以高质量发展的确定性应对外部环境急剧变化的不确定性,以国内循环的稳定性对冲国际循环的不确定性。

应海峰在论坛上作题为《循新向远:债券市场赋能“十五五”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主旨演讲。他指出,2026年全球经济将在挑战与重塑中寻求新平衡。中国宏观政策将以更大的确定性应对变局,通过稳健的跨周期调节,着力扩内需、促创新、防风险。针对债券市场发展,应海峰表示,2026年债市将呈现三大基本特征:基准利率仍有下行空间,维持温和小幅下降,推动融资成本持续走低;信用利差延续低位震荡,多数行业有望收窄,少数行业可能走阔;违约风险整体可控,主要表现为个体事件而非系统性风险。同时,明年债市将迎来三大重要变化:科创债券被赋予落实“新质生产力”和“金融强国”战略的更高使命,产品适配性将显著提升;绿色债券增长确定性贯穿整个“十五五”时期,有望形成政策与市场的正向循环;“三资改革”深入推进将开启资产证券化市场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论坛上,大公国际隆重发布CSS评级理论体系、“天信”AI生成模型和债券市场数据可视化系统三大产品。大公国际副总裁霍霄、技术委员会副主任黄雨昕和技术研究部副总经理刘祥东分别就三大产品进行了专业讲解。此次产品发布彰显了大公国际以科技创新赋能评级主业,推动行业智能化升级的决心,实现了基于中国特色的信用评级理论在数字时代的范式重构与战略升级。

在圆桌对话环节,大公低碳副总经理钱晓玉,大公国际评审委员会主任马立颖,国家级智库研究员、原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研究员张瑾,中国风险管理与保险研究中心主任、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保险学院教授游桂云,无锡数字经济研究院院长、教授吴琦,国新证券市场研究部总经理马文扬围绕“改革创新关键期:共话新发展理念引领企业创新发展的新路径”话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来自企业界、金融机构代表共计240人参加了此次论坛。
关注
管理员
2025-11-18 17: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