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足残疾人多层次、多类别、多元化文化需求,凝心聚力、开拓进取、锐意创新——无锡,文化助残赋能“春天的事业”

  • 来源 新华社客户端江苏频道
  • 作者 管理员
  • 日期 2023-12-17 08:37

“残疾人事业是春天的事业,是一个浩繁的社会系统工程,需要广泛动员社会各界和各方面力量开展扶残助残活动。”近年来,在中国残联、江苏省残联的指导下,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无锡市残疾人联合会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聚焦当好全省残疾人事业高质量发展领跑者,不断深化对文化建设规律性认识,在推动文化助残中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彰显新担当、作出新贡献,不断增进残疾人民生福祉。

“去年以来,全市残联组织,通过阵地铸造,文化空间凝‘心’;政策覆盖,资源集聚谋‘融’;产业驱动,品牌塑造重‘润’;服务供给,内涵提升显‘新’;能力建设,人才培养求‘精’,汇成文化助残的共同合力,不断满足残疾人多层次、多类别、多元化需求……”无锡市残疾人联合会负责人对记者说,今后,无锡市残联将着力推进理念、制度、服务、组织、能力现代化建设,凝心聚力、开拓进取、锐意创新,在中国式现代化无锡新实践中,促进残疾人事业全面发展。

阵地铸造,文化空间凝“心”

2023年初冬的一天,记者步入滨湖区蠡桥社区残疾人之家二楼,映入眼帘的是占地80多平方米的“蚕宝书屋”。“对我而言,这里是精神和内心成长的地方。不少书籍给我带来了力量,帮助我增加了很多知识,开阔了眼界……”正在伏案阅读的残疾人小史表示。小史的身后,是整齐分类摆放的书籍,还有舒适的残疾人专用桌椅,供读者阅读使用和休憩。2022年跻身江苏省首批“书香残疾人之家”名录的这家书屋,藏书 5000余册,涵盖了历史、军事、文化、科技等领域,工作日期间免费向残疾人之家及社区周边的残疾人开放,每年还定期组织24场阅读活动,吸引了众多邻近地区残疾人的光临。区残联负责人表示,市、区、街道各级残联一方面通过文化助残搭建宣传文化阵地;另一方面让阅读成为残健融合的桥梁,激励残疾人爱读书、选对书、读好书,推进全民阅读向深层次发展。

图:今年10月20日,无锡经开区太湖街道组织残友们共同前往太湖之畔的农庄踏秋。

以文化服务广大残疾人,凝聚人心力量。全市各级残联充分发挥180个残疾人之家的示范带动作用,推动文化惠民工程更广泛地惠及残疾人,不断满足残疾人的精神生活需要。在设置书屋、阅览室、创作室等文化空间的基础上,不少残疾人之家通过报、网、端、微等全媒体载体,搭建网络文化空间传播平台,大力宣传残疾人事业,讲好残疾人故事,弘扬励志文化,展示新时代无锡残疾人自强不息、顽强拼搏的精神面貌和感人故事。今夏,惠山区洛社镇残疾人之家“洛社实践”专题片上线江苏省智慧广电服务平台;新吴区残疾预防宣传片正式发布,在网络上均收获较高的播放量。无锡经开区太湖街道残疾人之家独辟蹊径,以艺术疗愈为载体,依托助残联盟开展古运河游、汉服初体验、烘焙培训等活动,让残友走出家门、融入社会;大力发展社区画室,为残友提供一个艺术表达的空间,实现自我疗愈。

满足残疾人多层次文化需求,保障残疾人文化权益,确保残疾人文化服务工作走“心”不走“形”。多年来,无锡市图书馆、博物院等政府主体投资的公共文化设施,对残疾人实行免费开放,用心、用情帮助残疾人树立文化自信,丰富文化生活,让残疾人充分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以及社会大家庭的温暖。2023年10月14日上午,无锡市图书馆盲人馆内一片欢声笑语,视障读者们在此相聚,参加“耳边的世界——诗歌朗诵”活动,一起迎接第40个国际盲人节的到来。在市残联的指导下,该馆提供盲文刻印、歌曲戏曲下载等服务,让爱好歌唱的视障读者对照着盲文歌词练习声乐……市图书馆还为视障大学生打印相关材料,帮助他们通过大学英语四、六级,以及公共课考试。该馆旗下的两家盲文图书流动站,为视障群体提供送书上门服务。与此同时,无锡市各级残联组织,通过精心设计“逆境之光——克残志学宣讲团”“人文公益服务站”“助残爱心驿站”“锡锡向荣 滨纷益创”“幸福梦想课堂”等项目,将优势资源向各个文化助残阵地集聚,不断丰富服务内容。

政策覆盖,资源集聚谋“融”

让文化唤起内心的激情、感悟,让文化激发创新创造活力,让广大残疾人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近年来,无锡市先后出台《关于推进残疾人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无锡市“十四五”残疾人事业发展规划》等文件和政策,提出“增强残疾人文体服务的普惠性、可及性、教育性”“依托社区文化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农家书屋等载体,推进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便利化与数字化”等多项举措,为文化助残定方向、明任务,满足残疾人多类别的文化需求。

为确保政策实现全覆盖,无锡市残联将文化助残与党建助残项目相结合,在结对的2883个党团组织和社会团体,以及2304个助残帮扶项目中,大力倡导文化空间建设,开展文化助残活动,创新文化服务,帮助残疾人增强“平等、融合、共享”的现代文明理念。无锡市残疾人托养中心党支部发挥自身优势,紧盯社区残疾人家庭需求,推出面向社区残疾人家庭的“喘息”服务,开展人文化的入户康复治疗指导。市残联邀请狮子会、红蚁、康复医师服务队等社会组织,共同加入文化助残行列,构建起“甘雨·爱力量”“黑暗世界的咖啡”等一大批文化助残和党建助残品牌,汇集社会力量,实现精准聚力。

“孩子今天一早刚醒,就说要参加郊游。”“这次秋游,宝宝见识了很多,也交到了许多朋友,看着她开心地笑,就是我最大的幸福”……今年初冬的一天午后,来自全市各地10 多个孤独症家庭的成员,来到太湖畔的郊野公园,参加由无锡市心理咨询师协会、慧成儿童康复中心举办的第四场文化郊游活动。活动导入了“自然物语”“文艺朗诵”“音乐治疗”“诗歌诵读”等元素,受到家长的普遍好评。项目负责人董丽华对记者说,该系列活动是“守望星空 点亮星灯”——梁溪区孤独症人士系统关爱项目的重要一环。项目由梁溪区残疾人联合会、梁溪区总工会、民进梁溪区基层委员会发起,无锡市心理咨询师协会、无锡知余心理咨询有限公司联手协办。今年5月初,项目启动并实现16个街道级残疾人之家、14个基层总工会“关心·关爱站点”以及8家“蓝星妈妈喘息点”的充分联动,进一步完善文化助残关爱服务网络,切实打通服务特殊儿童及其家庭的“最后一公里”。自项目启动以来,项目组已为100多个孤独症儿童家庭及特教老师提供了人文服务和专业帮助。

图:“守望星空 点亮星灯”——梁溪区孤独症人士系统关爱项目郊游活动。

无锡,崇德向善的“大爱之城”,有着助残扶弱的光荣传统。在地方党委和政府的领导下,通过整合党建助残、政府部门、社会助残和残疾人家庭资源,文化助残获得社会各界的鼎力支持,实现了融合发展,并产生对外辐射的溢出效应。无锡与青海省海东市开展对口帮扶,组织扶持当地残疾人发展文创产业、实施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购置残疾人文化用品等一系列帮扶项目,举办17期文化助残、技能输出等培训班,培训残疾人及工作人员358人次,惠及2000余户残疾人家庭。

产业驱动,品牌塑造重“润”

最是文化润人心。残疾人文创品牌塑造,同样需要文化浸润。近年来,无锡各级残联深入挖掘本土传统文化底蕴,系统化谋划、项目化运行、品牌化引路,倾力提高文创品牌“润”的价值,在工艺美术、文化制造、文化信息服务、创意设计、影视动漫等众多领域,实现了“文创产品—推动就业—形成产业”的良性循环。通过打造特色产业和产业链,一大批满怀理想、拥有技艺、追求创新的残疾人艺术家和残疾人文化工作者,在创业致富的同时,也以精湛的技艺推动行业发展,为区域文化传承贡献力量。

宜兴素有“中国陶都”的美誉,紫砂文化源远流长,陶艺作坊遍布各地。作为当地的知名行业组织——宜兴市陶瓷行业协会,推动了顾绍培、季益顺等数十位国家级大师、省级大师相继同残疾人结成师徒关系,培育非遗传承人。协会还配合当地残联组织打造了爱德陶艺社等一批残疾人就业创业基地,积极探索“学员—工匠—大师”残疾人特色就业之路。今年11月8日,宜兴市陶瓷行业协会残疾人陶艺家分会成立。“紫砂文化助残工作亮点不少。宜兴残联打造了‘彩泥堂’‘大彬后院’‘蜀景苑’等残疾人就业创业基地。有的残疾人创办了陶艺工作室。他们所制作的精品紫砂壶,一把能卖到上万元甚至更多。”参加仪式的宜兴残联有关负责人表示,目前,宜兴从事紫砂行业的残疾人有400多位,其中研究员级高级工艺美术师6人、高级工艺美术师9人、工艺美术师10人。不少残疾人的紫砂文创作品,被美国、马来西亚等多个国家的博物馆收藏。

图: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中国陶瓷艺术大师、中国工美行业艺术大师季益顺(中)为残疾人工匠培训紫砂壶制作技艺。

文化如水,润物无声。作为无锡地方名特产品,阳山水蜜桃衍生出了桃木雕刻、水蜜桃栽培技艺、阳山桃花节等饮誉海内外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以桃木工艺品为载体,当地通过创意助力就业,反哺残疾人事业,形成了一个可持续发展的产业链。2013年3月,在惠山区和阳山镇残联的支持下,阳山村组织7名残疾人,成立了全区第一个残疾人桃雕合作社,主要生产桃刻手串和吉祥物。今年5月,当地葫芦谷游客接待中心系列建筑完工,阳山村残疾人桃雕厂随之乔迁到320平方米“新家”,更名为阳山桃文化残疾人创客中心。将人文历史、文化元素、地域特色融入助残服务活动,惠山区逐步形成了“惠心雅集”项目,并通过创客中心公众号、视频号、抖音号等,制作发布短视频,打通线上线下营销瓶颈,实现直播带货引流。

以宜兴紫砂陶艺、阳山水蜜桃、惠山泥人等系列文创品牌赋能发展,为残疾人提供了持久的就业机会,带动起产业的繁荣,成为无锡文化助残的一大亮点。

服务供给,内涵提升显“新”

作为精神流动的载体,文化是社会成员的连接点,艺术情感的交汇点,生活变迁的折射点。今年以来,无锡各级残联充分发挥创新性和能动性,持续探索扩大残疾人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通过增加互动性、原创度、场景型,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满足残疾人日益增长的多元化文化需求。全市组织开展残疾人文化“乐之夜”广场晚会、残疾人文创产品展示交流活动及残疾人声乐、动漫、绘画培训班,在全国助残日、国际残疾人日举办一系列残疾人文化活动。

在梁溪区山北街道,活跃着一支由残疾人组建的“天生励志”乐队和一个残疾人大鼓表演团队。“早在六年前,两个乐队没有组建时,20多位成员都‘闷’在家里,如今他们都走出家门,可以在公众音乐表演中展现自己的才华,与观众互动。两支乐队也成了他们的‘康复院’,生命得到了焕发……”街道残疾人之家负责人许民对记者说,乐团中的架子鼓手、吉他手还获得国家音乐考级证书,成为专业演奏员。今年以来,两个乐队已经赴10多个街道、社区表演,观众超过2万人次。乐队演出的视频在抖音、快手、视频号等平台播出后,获得大量点赞和留言。如今,这些残疾人乐手自信的神情、灵动的身影与演奏的音乐曲目一起,成为这座城市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图:“天生励志”乐队在清名桥历史街区演出。

文有脉,行必远。写作、摄影、绘画、刺绣、朗诵、声乐、灯光画、动漫……一大批由无锡残疾人创作的原创类文化作品层出不穷。这些文创产品或传承人文底蕴,或探寻情感世界,或关注时事热点,激发残疾人潜力,激励着广大残疾人向阳而生,循梦而行。新吴区江阴肢残姑娘唐思思不仅擅长手绘,还善于结合电脑进行“数字绘画”。今年2月,她凭借励志动漫设计作品,摘得江苏省残疾人职业技能竞赛第一名。宜兴残疾人汤杰的陶艺作品,获得第七届全国残疾人职业技能大赛第二名,并获得了“全国技术能手”荣誉称号。

产业引导、资金支持、科技迭代……随着以残疾人故事为题材创作的新型文化产品增多,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助残帮困的队伍中。今年5月31日,惠山区前洲冯其庸学术馆,国内首部描写孤独症儿童家庭生活的院线电影《杨柳依依》正式开机。该电影原著小说由无锡籍青年作家邵洪强和谢方兴依据真实事迹进行创作。剧组邀请了无锡籍残奥会冠军龚彬,以及姜彤、李嘉明等出演。扮演杨柳这一主角的青年演员柳姗表示,接到制片人邀约后,开始做大量功课,走进孤独症家庭的生活,真切感受到了他们的不易,心灵受到了震撼。希望杨柳这个角色可以给大家带来面对挫折的力量。

2022年6月,江阴市中山南路,由8位公益合伙人联合发起成立的灿烂梦工坊正式运营。现在,这里已汇聚了文化书吧、咖啡工坊、烘焙工坊、梦想剧场、电商中心、文创空间等多种业态,成为闻名苏南的数字场景式文化服务供给中心。灿烂梦工坊注册“憨憨有礼”商标1个,开发出10余个文创系列产品,产品远销澳大利亚墨尔本。近日,灿烂梦工坊成功入围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实施的公共文化服务“双千计划”,名列2023 年度“最美公共文化空间”。灿烂梦工坊还辐射带动 12个镇(街道)建立扶残助残电商站,120多名残疾人参与电商直播,培训服务残疾人累计超过300人次,成为“最无锡”的残疾人文化IP。

能力建设,人才培养求“精”

11月14日,一场别开生面的展览在钱松喦旧居开幕——“奋进新征程 逐梦新时代”无锡市残疾人书画作品展厅中,众多栩栩如生、妙趣匠心的水墨作品,将时代精神灌注于笔墨意境之中。前来参观的杨琳琪告诉记者,他在无锡市老年大学学了10多年书法,知道坚持学习的不易,这些作品背后,残疾人的创作能力和自强不息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让残疾人可以在人生不同发展阶段,抢占发展先机,赢得自立自强。近年来,无锡充分发挥全市特殊教育学校、各地残疾人艺术团体的作用,有针对性地开展残疾人优秀艺术人才的培训,打造优秀文艺作品;将优秀节目走进社区、街道和企业。

进入新时代,以文化赋能残疾人能力建设,无锡正凝聚起合力。2023年,无锡市残联组织对各地进行文化工作调研,着重对残疾人艺术人才梯队建设、文化工作中存在短板问题进行梳理。各地利用已建成的市、县(市、区)残疾人文体艺展能中心,提高残疾人文体活动参与率;搭建以各级残联残疾人文体艺展能中心、乡镇残疾人之家和残疾人自强健身点为基础的残疾人文化体育服务平台,全面加强残疾人文化人才的梯队建设。无锡涌现出“打造黑暗咖啡体验馆,为社会各界提供人文服务的全国自强模范严三媛”“北京冬残奥会会旗执旗手、6次参加残奥会获得5枚金牌的田径运动员姚娟”“患视力残疾一级,勤学有为,获全国中小学生单元习作有奖征文特等奖的无锡市十佳小公民任紫珺”“患肢体残疾一级,连续多年获得市、区级残疾人读书征文一、二等奖的陶玉贤”“患肢体残疾三级,身患血友病,获太湖文学奖青年创作奖的徐晨达”等一大批文化人才和先进典型。

图:无锡市十佳小公民任紫珺。

转变传统单向“送”的模式,变为“授”“扶”“赋”,赋智赋能,助力就业。全市各级残联常年开展残疾人书画、动漫、短视频等方面的培训,将一批有潜力的残疾人爱好者集中进行培养,通过举办残疾人文创产品交流活动,提升残疾人文创能力,提升自主就业的比例。位于梁溪区的无锡市科虹标牌有限公司,在组建残疾人融合式就业基地进程中,依托科虹学院、“科虹之音”广播站、职工书屋等平台,为144名在岗残疾职工提供线上培训模块、职业技能、读书会、音乐鉴赏等服务内容,帮助他们实现文化能力、文化素养的“双提升”。

在人工智能、5G、VR、ChatGPT 等数字技术赋能文化产业的演进中,全市各级残联积极抢占新赛道,通过优化、创新培训计划,引入专业、新锐团队等方式,引导残疾人投身电商直播、软件设计等数字文化产业。

随着文化助残的持续推进,无锡残疾人文化事业、文化产业齐头并进,残疾人友好环境建设持续优化,残疾人事业正在展现出蓬勃向上生长的力量。

【版权提示】产业经济在线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 排行榜
  • 推荐
  • 热门

Copyright © 2002-2017 CHJZX. 产业经济在线 版权所有

京ICP备19040004号-1

满足残疾人多层次、多类别、多元化文化需求,凝心聚力、开拓进取、锐意创新——无锡,文化助残赋能“春天的事业”

新华社客户端江苏频道2023-12-17 08:37

“残疾人事业是春天的事业,是一个浩繁的社会系统工程,需要广泛动员社会各界和各方面力量开展扶残助残活动。”近年来,在中国残联、江苏省残联的指导下,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无锡市残疾人联合会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聚焦当好全省残疾人事业高质量发展领跑者,不断深化对文化建设规律性认识,在推动文化助残中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彰显新担当、作出新贡献,不断增进残疾人民生福祉。

“去年以来,全市残联组织,通过阵地铸造,文化空间凝‘心’;政策覆盖,资源集聚谋‘融’;产业驱动,品牌塑造重‘润’;服务供给,内涵提升显‘新’;能力建设,人才培养求‘精’,汇成文化助残的共同合力,不断满足残疾人多层次、多类别、多元化需求……”无锡市残疾人联合会负责人对记者说,今后,无锡市残联将着力推进理念、制度、服务、组织、能力现代化建设,凝心聚力、开拓进取、锐意创新,在中国式现代化无锡新实践中,促进残疾人事业全面发展。

阵地铸造,文化空间凝“心”

2023年初冬的一天,记者步入滨湖区蠡桥社区残疾人之家二楼,映入眼帘的是占地80多平方米的“蚕宝书屋”。“对我而言,这里是精神和内心成长的地方。不少书籍给我带来了力量,帮助我增加了很多知识,开阔了眼界……”正在伏案阅读的残疾人小史表示。小史的身后,是整齐分类摆放的书籍,还有舒适的残疾人专用桌椅,供读者阅读使用和休憩。2022年跻身江苏省首批“书香残疾人之家”名录的这家书屋,藏书 5000余册,涵盖了历史、军事、文化、科技等领域,工作日期间免费向残疾人之家及社区周边的残疾人开放,每年还定期组织24场阅读活动,吸引了众多邻近地区残疾人的光临。区残联负责人表示,市、区、街道各级残联一方面通过文化助残搭建宣传文化阵地;另一方面让阅读成为残健融合的桥梁,激励残疾人爱读书、选对书、读好书,推进全民阅读向深层次发展。

图:今年10月20日,无锡经开区太湖街道组织残友们共同前往太湖之畔的农庄踏秋。

以文化服务广大残疾人,凝聚人心力量。全市各级残联充分发挥180个残疾人之家的示范带动作用,推动文化惠民工程更广泛地惠及残疾人,不断满足残疾人的精神生活需要。在设置书屋、阅览室、创作室等文化空间的基础上,不少残疾人之家通过报、网、端、微等全媒体载体,搭建网络文化空间传播平台,大力宣传残疾人事业,讲好残疾人故事,弘扬励志文化,展示新时代无锡残疾人自强不息、顽强拼搏的精神面貌和感人故事。今夏,惠山区洛社镇残疾人之家“洛社实践”专题片上线江苏省智慧广电服务平台;新吴区残疾预防宣传片正式发布,在网络上均收获较高的播放量。无锡经开区太湖街道残疾人之家独辟蹊径,以艺术疗愈为载体,依托助残联盟开展古运河游、汉服初体验、烘焙培训等活动,让残友走出家门、融入社会;大力发展社区画室,为残友提供一个艺术表达的空间,实现自我疗愈。

满足残疾人多层次文化需求,保障残疾人文化权益,确保残疾人文化服务工作走“心”不走“形”。多年来,无锡市图书馆、博物院等政府主体投资的公共文化设施,对残疾人实行免费开放,用心、用情帮助残疾人树立文化自信,丰富文化生活,让残疾人充分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以及社会大家庭的温暖。2023年10月14日上午,无锡市图书馆盲人馆内一片欢声笑语,视障读者们在此相聚,参加“耳边的世界——诗歌朗诵”活动,一起迎接第40个国际盲人节的到来。在市残联的指导下,该馆提供盲文刻印、歌曲戏曲下载等服务,让爱好歌唱的视障读者对照着盲文歌词练习声乐……市图书馆还为视障大学生打印相关材料,帮助他们通过大学英语四、六级,以及公共课考试。该馆旗下的两家盲文图书流动站,为视障群体提供送书上门服务。与此同时,无锡市各级残联组织,通过精心设计“逆境之光——克残志学宣讲团”“人文公益服务站”“助残爱心驿站”“锡锡向荣 滨纷益创”“幸福梦想课堂”等项目,将优势资源向各个文化助残阵地集聚,不断丰富服务内容。

政策覆盖,资源集聚谋“融”

让文化唤起内心的激情、感悟,让文化激发创新创造活力,让广大残疾人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近年来,无锡市先后出台《关于推进残疾人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无锡市“十四五”残疾人事业发展规划》等文件和政策,提出“增强残疾人文体服务的普惠性、可及性、教育性”“依托社区文化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农家书屋等载体,推进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便利化与数字化”等多项举措,为文化助残定方向、明任务,满足残疾人多类别的文化需求。

为确保政策实现全覆盖,无锡市残联将文化助残与党建助残项目相结合,在结对的2883个党团组织和社会团体,以及2304个助残帮扶项目中,大力倡导文化空间建设,开展文化助残活动,创新文化服务,帮助残疾人增强“平等、融合、共享”的现代文明理念。无锡市残疾人托养中心党支部发挥自身优势,紧盯社区残疾人家庭需求,推出面向社区残疾人家庭的“喘息”服务,开展人文化的入户康复治疗指导。市残联邀请狮子会、红蚁、康复医师服务队等社会组织,共同加入文化助残行列,构建起“甘雨·爱力量”“黑暗世界的咖啡”等一大批文化助残和党建助残品牌,汇集社会力量,实现精准聚力。

“孩子今天一早刚醒,就说要参加郊游。”“这次秋游,宝宝见识了很多,也交到了许多朋友,看着她开心地笑,就是我最大的幸福”……今年初冬的一天午后,来自全市各地10 多个孤独症家庭的成员,来到太湖畔的郊野公园,参加由无锡市心理咨询师协会、慧成儿童康复中心举办的第四场文化郊游活动。活动导入了“自然物语”“文艺朗诵”“音乐治疗”“诗歌诵读”等元素,受到家长的普遍好评。项目负责人董丽华对记者说,该系列活动是“守望星空 点亮星灯”——梁溪区孤独症人士系统关爱项目的重要一环。项目由梁溪区残疾人联合会、梁溪区总工会、民进梁溪区基层委员会发起,无锡市心理咨询师协会、无锡知余心理咨询有限公司联手协办。今年5月初,项目启动并实现16个街道级残疾人之家、14个基层总工会“关心·关爱站点”以及8家“蓝星妈妈喘息点”的充分联动,进一步完善文化助残关爱服务网络,切实打通服务特殊儿童及其家庭的“最后一公里”。自项目启动以来,项目组已为100多个孤独症儿童家庭及特教老师提供了人文服务和专业帮助。

图:“守望星空 点亮星灯”——梁溪区孤独症人士系统关爱项目郊游活动。

无锡,崇德向善的“大爱之城”,有着助残扶弱的光荣传统。在地方党委和政府的领导下,通过整合党建助残、政府部门、社会助残和残疾人家庭资源,文化助残获得社会各界的鼎力支持,实现了融合发展,并产生对外辐射的溢出效应。无锡与青海省海东市开展对口帮扶,组织扶持当地残疾人发展文创产业、实施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购置残疾人文化用品等一系列帮扶项目,举办17期文化助残、技能输出等培训班,培训残疾人及工作人员358人次,惠及2000余户残疾人家庭。

产业驱动,品牌塑造重“润”

最是文化润人心。残疾人文创品牌塑造,同样需要文化浸润。近年来,无锡各级残联深入挖掘本土传统文化底蕴,系统化谋划、项目化运行、品牌化引路,倾力提高文创品牌“润”的价值,在工艺美术、文化制造、文化信息服务、创意设计、影视动漫等众多领域,实现了“文创产品—推动就业—形成产业”的良性循环。通过打造特色产业和产业链,一大批满怀理想、拥有技艺、追求创新的残疾人艺术家和残疾人文化工作者,在创业致富的同时,也以精湛的技艺推动行业发展,为区域文化传承贡献力量。

宜兴素有“中国陶都”的美誉,紫砂文化源远流长,陶艺作坊遍布各地。作为当地的知名行业组织——宜兴市陶瓷行业协会,推动了顾绍培、季益顺等数十位国家级大师、省级大师相继同残疾人结成师徒关系,培育非遗传承人。协会还配合当地残联组织打造了爱德陶艺社等一批残疾人就业创业基地,积极探索“学员—工匠—大师”残疾人特色就业之路。今年11月8日,宜兴市陶瓷行业协会残疾人陶艺家分会成立。“紫砂文化助残工作亮点不少。宜兴残联打造了‘彩泥堂’‘大彬后院’‘蜀景苑’等残疾人就业创业基地。有的残疾人创办了陶艺工作室。他们所制作的精品紫砂壶,一把能卖到上万元甚至更多。”参加仪式的宜兴残联有关负责人表示,目前,宜兴从事紫砂行业的残疾人有400多位,其中研究员级高级工艺美术师6人、高级工艺美术师9人、工艺美术师10人。不少残疾人的紫砂文创作品,被美国、马来西亚等多个国家的博物馆收藏。

图: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中国陶瓷艺术大师、中国工美行业艺术大师季益顺(中)为残疾人工匠培训紫砂壶制作技艺。

文化如水,润物无声。作为无锡地方名特产品,阳山水蜜桃衍生出了桃木雕刻、水蜜桃栽培技艺、阳山桃花节等饮誉海内外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以桃木工艺品为载体,当地通过创意助力就业,反哺残疾人事业,形成了一个可持续发展的产业链。2013年3月,在惠山区和阳山镇残联的支持下,阳山村组织7名残疾人,成立了全区第一个残疾人桃雕合作社,主要生产桃刻手串和吉祥物。今年5月,当地葫芦谷游客接待中心系列建筑完工,阳山村残疾人桃雕厂随之乔迁到320平方米“新家”,更名为阳山桃文化残疾人创客中心。将人文历史、文化元素、地域特色融入助残服务活动,惠山区逐步形成了“惠心雅集”项目,并通过创客中心公众号、视频号、抖音号等,制作发布短视频,打通线上线下营销瓶颈,实现直播带货引流。

以宜兴紫砂陶艺、阳山水蜜桃、惠山泥人等系列文创品牌赋能发展,为残疾人提供了持久的就业机会,带动起产业的繁荣,成为无锡文化助残的一大亮点。

服务供给,内涵提升显“新”

作为精神流动的载体,文化是社会成员的连接点,艺术情感的交汇点,生活变迁的折射点。今年以来,无锡各级残联充分发挥创新性和能动性,持续探索扩大残疾人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通过增加互动性、原创度、场景型,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满足残疾人日益增长的多元化文化需求。全市组织开展残疾人文化“乐之夜”广场晚会、残疾人文创产品展示交流活动及残疾人声乐、动漫、绘画培训班,在全国助残日、国际残疾人日举办一系列残疾人文化活动。

在梁溪区山北街道,活跃着一支由残疾人组建的“天生励志”乐队和一个残疾人大鼓表演团队。“早在六年前,两个乐队没有组建时,20多位成员都‘闷’在家里,如今他们都走出家门,可以在公众音乐表演中展现自己的才华,与观众互动。两支乐队也成了他们的‘康复院’,生命得到了焕发……”街道残疾人之家负责人许民对记者说,乐团中的架子鼓手、吉他手还获得国家音乐考级证书,成为专业演奏员。今年以来,两个乐队已经赴10多个街道、社区表演,观众超过2万人次。乐队演出的视频在抖音、快手、视频号等平台播出后,获得大量点赞和留言。如今,这些残疾人乐手自信的神情、灵动的身影与演奏的音乐曲目一起,成为这座城市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图:“天生励志”乐队在清名桥历史街区演出。

文有脉,行必远。写作、摄影、绘画、刺绣、朗诵、声乐、灯光画、动漫……一大批由无锡残疾人创作的原创类文化作品层出不穷。这些文创产品或传承人文底蕴,或探寻情感世界,或关注时事热点,激发残疾人潜力,激励着广大残疾人向阳而生,循梦而行。新吴区江阴肢残姑娘唐思思不仅擅长手绘,还善于结合电脑进行“数字绘画”。今年2月,她凭借励志动漫设计作品,摘得江苏省残疾人职业技能竞赛第一名。宜兴残疾人汤杰的陶艺作品,获得第七届全国残疾人职业技能大赛第二名,并获得了“全国技术能手”荣誉称号。

产业引导、资金支持、科技迭代……随着以残疾人故事为题材创作的新型文化产品增多,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助残帮困的队伍中。今年5月31日,惠山区前洲冯其庸学术馆,国内首部描写孤独症儿童家庭生活的院线电影《杨柳依依》正式开机。该电影原著小说由无锡籍青年作家邵洪强和谢方兴依据真实事迹进行创作。剧组邀请了无锡籍残奥会冠军龚彬,以及姜彤、李嘉明等出演。扮演杨柳这一主角的青年演员柳姗表示,接到制片人邀约后,开始做大量功课,走进孤独症家庭的生活,真切感受到了他们的不易,心灵受到了震撼。希望杨柳这个角色可以给大家带来面对挫折的力量。

2022年6月,江阴市中山南路,由8位公益合伙人联合发起成立的灿烂梦工坊正式运营。现在,这里已汇聚了文化书吧、咖啡工坊、烘焙工坊、梦想剧场、电商中心、文创空间等多种业态,成为闻名苏南的数字场景式文化服务供给中心。灿烂梦工坊注册“憨憨有礼”商标1个,开发出10余个文创系列产品,产品远销澳大利亚墨尔本。近日,灿烂梦工坊成功入围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实施的公共文化服务“双千计划”,名列2023 年度“最美公共文化空间”。灿烂梦工坊还辐射带动 12个镇(街道)建立扶残助残电商站,120多名残疾人参与电商直播,培训服务残疾人累计超过300人次,成为“最无锡”的残疾人文化IP。

能力建设,人才培养求“精”

11月14日,一场别开生面的展览在钱松喦旧居开幕——“奋进新征程 逐梦新时代”无锡市残疾人书画作品展厅中,众多栩栩如生、妙趣匠心的水墨作品,将时代精神灌注于笔墨意境之中。前来参观的杨琳琪告诉记者,他在无锡市老年大学学了10多年书法,知道坚持学习的不易,这些作品背后,残疾人的创作能力和自强不息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让残疾人可以在人生不同发展阶段,抢占发展先机,赢得自立自强。近年来,无锡充分发挥全市特殊教育学校、各地残疾人艺术团体的作用,有针对性地开展残疾人优秀艺术人才的培训,打造优秀文艺作品;将优秀节目走进社区、街道和企业。

进入新时代,以文化赋能残疾人能力建设,无锡正凝聚起合力。2023年,无锡市残联组织对各地进行文化工作调研,着重对残疾人艺术人才梯队建设、文化工作中存在短板问题进行梳理。各地利用已建成的市、县(市、区)残疾人文体艺展能中心,提高残疾人文体活动参与率;搭建以各级残联残疾人文体艺展能中心、乡镇残疾人之家和残疾人自强健身点为基础的残疾人文化体育服务平台,全面加强残疾人文化人才的梯队建设。无锡涌现出“打造黑暗咖啡体验馆,为社会各界提供人文服务的全国自强模范严三媛”“北京冬残奥会会旗执旗手、6次参加残奥会获得5枚金牌的田径运动员姚娟”“患视力残疾一级,勤学有为,获全国中小学生单元习作有奖征文特等奖的无锡市十佳小公民任紫珺”“患肢体残疾一级,连续多年获得市、区级残疾人读书征文一、二等奖的陶玉贤”“患肢体残疾三级,身患血友病,获太湖文学奖青年创作奖的徐晨达”等一大批文化人才和先进典型。

图:无锡市十佳小公民任紫珺。

转变传统单向“送”的模式,变为“授”“扶”“赋”,赋智赋能,助力就业。全市各级残联常年开展残疾人书画、动漫、短视频等方面的培训,将一批有潜力的残疾人爱好者集中进行培养,通过举办残疾人文创产品交流活动,提升残疾人文创能力,提升自主就业的比例。位于梁溪区的无锡市科虹标牌有限公司,在组建残疾人融合式就业基地进程中,依托科虹学院、“科虹之音”广播站、职工书屋等平台,为144名在岗残疾职工提供线上培训模块、职业技能、读书会、音乐鉴赏等服务内容,帮助他们实现文化能力、文化素养的“双提升”。

在人工智能、5G、VR、ChatGPT 等数字技术赋能文化产业的演进中,全市各级残联积极抢占新赛道,通过优化、创新培训计划,引入专业、新锐团队等方式,引导残疾人投身电商直播、软件设计等数字文化产业。

随着文化助残的持续推进,无锡残疾人文化事业、文化产业齐头并进,残疾人友好环境建设持续优化,残疾人事业正在展现出蓬勃向上生长的力量。